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服務
湯原縣柞蠶生產情況研究
2015/9/16 19:08:44

湯原縣老科協農業分會  孔凡偉   

 

柞蠶業一直是國家扶持的民族型產業,湯原縣作為黑龍江省柞蠶生產重點縣、柞蠶生產示范縣、無公害柞蠶繭生產基地,擁有五十七年的發展歷史。目前柞蠶生產是湯原縣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特色產業之一。雖然經過長期的發展,湯原縣的柞蠶生產正向著成熟的、健康的軌道發展,但我們也要看到湯原縣柞蠶生產發展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很多因素制約著蠶業發展的步伐。為此我們對湯原縣柞蠶生產展開了調研,為湯原縣蠶業生產發展積累一些基礎資料和提供一些思路。

1、湯原縣柞蠶生產現狀

1.1養蠶資源情況

現在湯原縣共有蠶場71個,蠶場有林面積3000公頃。分布在5個國有林場區域內,其中木良林場分布7個蠶場、正陽林場分布17個蠶場,石場溝林場分布13個蠶場,黑金河林場分布3個,東風林場分布31個蠶場。蠶場的柞樹主要以蒙古柞為主,是飼養柞蠶比較好的樹種。加之三山一水四分田,一草一路和莊園的地貌格局,形成縣境優良的地理條件,四季分明的大陸性季風氣候,使得柞樹生長茂盛,有機質積累多,葉質優良。在6-8月降水充沛,溫度高適宜小蠶生長,而9-10月份天氣涼爽適合大蠶發育,非常適合“二化一放”的飼養方式。

 1.2蠶業生產狀況和發展情況

按照文件規定湯原縣蠶業是由蠶業站負責管理、技術指導、協調種子購買調運、蠶需物資供應、大繭和繭扣的銷售等方面的工作。蠶場交由承包的蠶農使用、維護、管理。我縣從1957年建站開始年放養30-40把剪,發展到現在年放養能力為500把剪,實際年放養量在300把剪左右,年總產大繭30-40萬斤。單產由過去的200-300/把剪,提升到現在1000多斤/把剪。

表一  湯原全縣近三年生產情況調查表

    項目

年份

放養把數

平均單產(斤)

   

(萬斤)

   

(元)

總產值

(萬元)

2012

280

1200

33.6

12.5

420

2013

320

700

22.4

8.5

190.4

2014

340

1300

44.2

13

574.6

從近三年我縣蠶業生產情況看,柞蠶的單產已經在千斤以上,但與高產地區單產噸繭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另外我縣產量波動幅度比較大,受氣候、環境等因素影響比較多。

近年來出現了一些聯合放養的農戶合作模式,但生產上占主導模式的還是一家一戶的家庭式飼養,相對而言,規模小,設施不健全,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大繭銷售主要靠遼寧的客商收購,被收購的大繭用于繅絲,蠶蛹返回市場銷售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1.3經濟效益情況

由于本地沒有大繭深加工企業,價格受外埠影響比較大,特別是受遼寧省影響大。但蠶的飼喂周期短,從蠶種出窖到收繭下山僅需要100天左右的時間,在山上的時間僅為70多天。近年來岀現夫妻倆人養蠶70多天,純收入4-10萬元的農戶很多,比如2013年蠶農閆柏玉放養10把剪純收入10.5萬元,2014年王玉春夫妻放養150斤種子(相當于2.5把剪),純收入4.1萬元。養蠶與農忙有時間差,具有種地養蠶兩不耽誤,投入產出比又比較高的特點。實踐證明,農民種地加養蠶,一年頂兩年。所以農戶擴大生產的愿望比較強烈。

2、湯原縣蠶業生產存在的問題

2.1蠶場的保護問題

我們所有蠶場都在林場的管轄區域內,林業部門和其他單位常常對蠶場進行蠶食侵占。從一九五七年蠶業站建站之初劃定的養蠶柞林面積5000公頃到現在已經被蠶食掉2000公頃的面積。蠶業站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近些年的情況有所好轉,但因為水土流失、人為侵占等諸多因素存在,要保持住現有蠶場面積仍有困難。加之部分蠶農對蠶場的養護不夠重視,個別蠶場出現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的現象,我們雖然加大了管理力度,但由于沒有執法權,對有些行為也難于制止。蠶農對蠶場不能養護結合,對生病枯死柞樹不進行救治、清理和補植。有的蠶農在對蠶場輪伐更新時,保留了部分高樹想養育成材,從而降低了蠶場利用率,也給林業部門提供了收歸林地管理權的借口。

[FS:PAGE]

2.2對技術不夠重視的問題

多年來蠶業站一直對蠶農進行蠶業技術培訓,不斷地推出柞蠶生產綜合配套技術,但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一是蠶業站對技術培訓缺乏針對性,培訓課程不夠系統,不夠全面,往往覺得技術培訓是老生常談,蠶農多則已經放蠶二、三十年,少則也有六、七年,都有了自己的經驗和套路,在培訓過程中對一些常用技術往往一筆帶過,不做詳細講解。二是對蠶農的培訓時效性不強,蠶業培訓大多在冬季農閑時,當時用不著,蠶農就會覺得和自己沒多大關系,缺乏提高的意識。蠶農都是從業多年的人員,依然會年年出現問題,造成經濟損失。比如:中刈技術中大家只會中刈不會放拐,降低了擔蠶量,不利于保苗,也增加了移蠶勞動量。制種過程不重視溫濕度控制和卵面消毒技術,導致上山后就大面積發病。摘繭時不分清批次,亂堆亂放,導致了品質的降低,豐產卻不能增收等等。

2.3抵御災害能力低的問題

因為柞蠶的飼養還是野外放養,粗獷式的管理,所以遇到旱災、水災、風災等自然災害,就很難有辦法挽救,只能靠天吃飯,剩多少算多少,無法控制損失。

2.4病害高發的問題

膿病、軟化病、微粒子病是柞蠶的三大病害。而蠶病只能預防為主,須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嚴格控制好每一個環節,才能有效地控制蠶病大面積的發生。由于氣候、環境條件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有些年份即便是防控很得力也會出現大面積爆發情況,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2.5產業鏈條短,銷售受制約問題。

由于本地柞蠶的產業鏈條短,缺乏深加工企業,只能靠外面的客商來收購大繭,而柞蠶蛹又是鮮活產品,過了最佳銷售時期,大批出蛾,品質下降,就很難賣出好價錢。若在豐收的年份,大繭銷售往往又成為了蠶業站和蠶農的頭疼問題。

3、建議

3.1爭取上級部門和縣政府的支持,穩定蠶場資源

柞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柞樹資源。為了能夠穩定蠶場資源,擴大蠶業發展,我們就必須爭取上級部門和縣政府的支持,能夠出臺一些相關政策,對現有蠶場的有效保護能夠有法可依,有制度可行,結束與林業的多年紛爭。協調好各個方面的社會關系,減少其他部門對蠶場的侵蝕和環境污染,在保住現有資源的基礎上,爭取政策和資金扶持,進一步利用野生柞林資源,開辟新的蠶場,保障蠶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3.2加大管理力度,做好蠶場的養護

堅決制止對蠶場的濫砍亂伐,改變林相,毀林開荒行為,做好林業防火工作,消滅火災隱患。指導蠶農養護結合,嚴禁放牧,在蠶場栽種羊胡子小草,保護植被,合理更新、控制食葉量,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持生態環境。施用有機肥和化肥,促進柞樹生長,防止柞樹病蟲害,進行合理的清理和補種,蠶場達到最佳使用狀態。實行蠶場園林花、科學化、集約化經營管理。

3.3大力推廣柞蠶生產綜合配套技術

制定柞蠶生產操作規程。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定期送專業技術人員出去培訓,加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加大對蠶農的培訓力度,每年至少要集中培訓一次,讓蠶農掌握最新飼養技術和最新市場動態。采取在蠶期對蠶農分戶指導,及時下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張蠶農聯合制種,改善制種條件,方便管理,方便技術指導。推行柞蠶病害綜合防治技術,引進抗病品種,嚴格對制種室、卵面消毒,嚴格對蠶場清理消毒,消滅病源,切斷傳染途徑。采取二移放養,及時勻蠶、齊蠶,分批摘繭分批存放,保障大繭的質量。

嘗試新的放養技術,提高抗災能力。建立專用稚蠶場,集中放養幼蠶,可以提高抗災減災的能力。目前已經有用蒿柳建立稚蠶場獲得成功的先例。因為專用稚蠶場面積小管理便利,可以用綁把減少風災、噴霧補濕抵御旱災,遮雨防止灌蟻等方式增加保苗數,為豐收打下基礎。

3.4引進和建設配套設施,實現柞蠶大繭的滯貯旺銷

要想我縣柞蠶生產健康發展,銷售通暢是必要的保障環節。如果能夠通過引進和發展當地的深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既可增加財政收入,又可帶動我縣的蠶業的發展。如果沒有深加工企業,至少我們應該建設保種窖,實現滯貯旺銷,減少外埠價格的打壓,保護當地柞蠶產業的發展,實現蠶農增產增收。

[F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