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區域全景
富錦市進思公園
2017/8/2 10:14:11

富錦市老科協 田增岐

 

富錦市進思公園原稱富錦市革命烈士公墓,座落在富錦市區西2公里的松花江南岸的富克錦古城內,背依浩浩東去的松花江水,南鄰橫貫東西的省級公路樺富路,西側是飛架大江南北的富綏松花江大橋,東面是林業局的苗圃。環境幽美,交通便利。建筑占地面積 1622 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35 000 平方米。2000年3月被黑龍江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富綏松花江大橋(衣樹羽攝)

富錦是一塊英雄的土地,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獨立、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浴血奮戰,前赴后繼,有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長眠在富錦大地上。1949年富錦縣委縣政府決定將民主革命時期為革命獻身的221位烈士遺骸統一安葬在嘎爾當古城所在地,稱富錦革命烈士公墓。

  嘎爾當古城劉玉江攝)

嘎爾當古城又稱富克錦古城,是1982年(清光緒八年)成立的富克錦赫哲自治區的首府。富克錦赫哲自治區位于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匯合處,幾乎涵蓋了今狹義的三江平原。全境東西430余公里,南北250公里,總面積105 000平方公里。

富克錦赫哲自治區區域圖(田増岐制圖

富克錦協領是富克錦赫哲自治區最高的軍政長官,統轄自治區內一切軍政事務。七任富克錦協領在勘定中俄邊界,加強邊防建設,開展邊疆貿易,活躍民俗文化,提倡民族通婚,改善民族關系,發展水陸交通運輸事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利用清朝開禁之機,于1890年在松花江下游和烏蘇里江流域大力推行墾荒引佃富邊政策,譜寫了開發邊疆、建設邊疆和保衛邊疆的光輝篇章。

由此可見,革命烈士公墓所在地曾是一個虎踞龍盤、運籌帷幄之地。1961年5月富錦縣委縣政府將原安葬在富錦革命烈士陵園處的原中國工農紅軍36軍江北獨立師師長張進思的遺骨遷葬到烈士公墓,為英雄找到了一個理想的靈魂安息之地。

張進思 (富錦博物館供稿)

張進思于1937年8月28日傍晚,在奉命去抗聯獨立師參加革命途中,在富錦城南(今城關社區新發村)不幸遭敵襲擊犧牲。

張進思犧牲地(陳永欣攝)

張進思犧牲后,由獨立師參謀長李景蔭主持,借用當地一位老鄉家的棺材裝殮張進思遺體,埋葬在抗聯根據地二道林子西大排(又稱西三排),今頭林鎮興林村東道路北側,距興林村1.2公里,距道路3米,為土堆狀墳墓。

2010年春我受中共富錦市委組織部和黨史研究室委托,在組織部電教室陳永欣的陪同下對全市革命遺址進行普查時,來到頭林鎮了解張進思墓地情況,現任頭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宋昌新向我推薦知情人吳景賢。據吳景賢介紹,當年張進思墓地北靠蓊蓊郁郁的原始森林,南鄰清波瀲滟的河泡,是一個風景秀麗的風水寶地。后經土地開發,原始森林和河泡演變為耕地,張進思墳墓在風雨剝蝕中只剩下一個小小土堆,孤零零地坐落在耕地地頭上。1956年5月富錦縣委縣政府決定將張進思的遺骨遷葬到富錦革命烈士陵園,特委派縣民政局工作人員薛貴忠(1957年10月22日調富錦縣公安局任副局長),會同頭林人民公社民政助理尚金祥經辦。頭林公社責成頭林管理區承辦,頭林管理區委派二隊馬車夫吳景賢負責具體工作。

  吳景賢(左)指認張進思最初埋葬地(陳永欣攝)

吳景賢打開張進思的墳墓后,將張進思的遺骨和一截皮帶、一塊綠色軍衣、一只鞋跟等遺物一起裝殮在一個長0.5米、寬0.2米的木匣中,在薛貴忠、尚金祥陪同下,駕駛四輪鐵轱轆馬車,送到烈士陵園,暫時擺放在警衛室外屋正中臺架上,兩邊擺放花圈。富錦縣委縣政府擇日將裝有張進思遺骨和遺物的木匣成殮在紅漆雕花棺材中,安葬在富錦革命烈士紀念塔南側。陵墓為圓拱形,紅磚水泥修筑,墓前立有花崗巖墓碑。

1961年5月15日縣委縣政府決定將張進思墓轉遷到烈士公墓,在烈士陵園舉行了隆重的遷葬儀式。會后,縣委縣政府領導,以及各界群眾代表近千人護送張進思的遺骸到烈士公墓。

   張進思送葬隊伍(富錦博物館供稿)

烈士公墓坐落在嘎爾當古城一片樹林中。樹,高高大大,枝繁葉茂。波寬水長的松花江從樹林北邊蜿蜒東去。環境幽靜,景色優美。樹叢中整齊地排列著一個個墳墓。墳頭芳草萋萋,野花點點,那一塊塊高矮參差,大小不一的墓碑上,鐫刻著烈士的英名。張進思的陵墓座落在烈士公墓西北角空地上,是公墓中唯一一個圓拱形水泥陵墓,也是規格最高的陵墓。

 張進思烈士墓(選自《抗日英雄張進思》)

這兒偏僻,偏僻得常年只有江濤相伴;這兒寂靜,寂靜得四季只有云來風往……但是,人們并沒有遺忘這個安息著英靈的圣地。或在清明時節,或在風和日麗的日子,一撥撥干部群眾、莘莘學子懷著無限崇敬的心情,來這里拜謁瞻仰,悼念祭祀。

  1982年富錦師范學校學生瞻仰張進思烈士墓(田增岐攝)

1999年5月4日張進思的長子張佳田、長孫張紅旗、

長孫女張紅妹、次孫女張紅兵在隨中國中央教育電視臺《中

華英烈——張進思》專題片攝制組來富錦拍片時,專程到富錦烈士公墓瞻仰了張進思的陵墓。

  張佳田一行瞻仰張進思的陵墓(楊豐萍攝)

為了紀念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中共富錦市委市政府決定將烈士公墓改建為富錦革命烈士陵園。整個工程于1999年9月20日開工,2000年8月1日竣工。

富錦革命烈士陵園四周古樹參天,綠蔭環繞;民族風格的園門,高大巍峨,氣勢恢宏,上嵌原省長陳雷題寫的“富錦革命烈士陵園”鎏金大字。陵園南部以南北向的甬路為中軸,形成東西兩個風景區。東區綠地上座落著民族風格的紀念館、六角涼亭和中間建有火山石假山的圓形水池;西部由紅端木、小桃紅、四季丁香組成的灌木叢中,佇立著古典長廊。

  富錦革命烈士陵園景觀(田增岐攝)

甬路盡頭高高的臺階上,屹立著莊嚴肅穆的長方形影壁,上書“革命烈士英靈永存”;影壁后的綠地上,安放著221位烈士的陵墓或墓碑,共同組成了為國為民,前赴后繼的英雄畫卷。

   (田增岐攝)

陵園北部為市園林處的綠化區,排排柳樹、松樹、云中楊錯落有致;東部古城殘墻上的古老楊樹,高大挺拔,蓊蓊郁郁,為陵墓筑起了綠色的屏障。

現張進思烈士墓位于影壁后身右側,陵寢為圓拱形,紅磚砌筑,水泥抹面;大理石墓碑坐落在陵寢南側,正面銘刻“抗日烈士張進思之墓”,背面撰刻烈士生平事跡的碑文。

張進思陵墓后邊和右側屹立著在富錦大地犧牲或在富錦大地戰斗過的抗聯四軍一師師長張相武,二師師長李天柱、王毓峰,抗聯十一軍二旅旅長胡文起、三旅旅長姜寶林、二旅政治部主任王濟舟的紀念碑。

張相武,1914年生,吉林省人,原系東北軍下級軍官。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由于長官投降,部隊被改編為偽軍,1935年1月張相武任排長,不久率領20余人起義,投奔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第二團,仍任排長。張相武抗日信心堅定,作戰勇敢,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任連指導員,1937年9月任抗聯四軍二團團長,11月部隊整編任抗聯四軍一師師長兼二團團長。1938年5月27日率部西征,在富錦縣國強街基(今集賢縣昇昌鎮)與偽軍潘孝堂(外號潘大牙)部戰斗中英勇犧牲。

李天柱,1898年生于山東省,從少隨父親逃荒到黑龍江省依蘭縣城給地主當佃戶。1927年參加李杜自衛軍,先后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1933年自衛軍潰散后組織200余人的隊伍,報號“自來好”。1934年10月被改編為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第五團,任團長,活動于樺川、集賢、勃利、依等地。1936年6月任第四軍第三師師長兼五團團長,同年9月三師改編為二師,任二師師長,率隊在富錦、樺川一帶活動。1937年9月18日在攻打富錦縣國強街基時,與偽自衛團隊長潘孝堂談判途中被冷槍打傷犧牲。

王毓峰,原名王忠慶,1897年生于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城阿堡河子。19歲參加東北軍,先后任班長、排長、連長等職。1932年率隊投奔東北抗日救國軍。1933年1月率部200余人參加了李延祿領導的抗日游擊軍,任二團團長,活動在寧安縣一帶。1934年春參加周保中領導的綏寧反日同盟軍。1935年初擔任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第二團團長并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臨危不懼、出生入死、智勇雙全的優秀軍事指揮員。1937年冬調抗聯第四軍第二師任師長。1938年2月25日在富錦七星砬子抗聯密營養病時被四軍六團叛變的隊員殺害而犧牲。

胡文起, 1906年生,黑龍江省依蘭縣五道崗新家村人。中共黨員。1936年10月任抗聯獨立師二旅旅長,活動在寶清、富錦地區。獨立師改編為抗聯十一軍后仍任二旅旅長,活動在富錦縣集賢鎮東部地區,同年11月在富錦縣集賢鎮律甲長屯與日偽軍激戰中壯烈犧牲。

姜寶林,1909年生,出身綠林,報字“天元”,1935年參加祁致中的“明山隊”,1936年10月,任抗聯獨立師第三旅旅長,1937年2月率三旅130余人參加襲擊哈達河自衛團、安邦河農場、富錦縣五區腰屯等戰斗。1937年10月獨立師改編為抗聯十一軍后仍任三旅旅長。1939年6月在抗聯十一軍主力部隊西征后,三旅奉命在一師政治部主任張興德帶領下,留在下江地區堅持抗日斗爭。6月中旬姜寶林率部200余人在富錦南部與日偽軍500余人遭遇激戰中,旅長姜寶林壯烈犧牲

王濟舟,中共黨員,曾任抗聯第五軍警衛旅第二團連指導員。1937年6月奉第五軍軍部命令,任抗聯獨立師第二旅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獨立師改編為抗聯十一軍后仍任第二旅政治部主任,轉戰在富錦一帶。1939年4月21日率部在海倫縣活動時遇到大風雪,因凍餓過度犧牲。

2001年富錦市政府決定將199971日在富民江上與持械歹徒搏斗,英勇犧牲的原富錦市公安局富民派出所民警許志國的骨灰安葬在烈士陵園。

2007年富錦市委市政府為了紀念張進思誕辰100周年,在張進思烈士殉難地立起紀念標志,并將富錦革命烈士陵園改稱進思公園。

原省政協副主席李敏在張進思殉難地(富錦一中校史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