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栽培技術模式
(一)65~70厘米標準壟栽培技術模式
選用熟期適宜耐密抗逆良種、大型機械深松淺翻、耙茬少免耕結合輪耕整地、65~70厘米標準壟精量等距合理密植播種、配方精準施肥、綠色防控病蟲草鼠害、精細田間管理、適期機械化收獲。
(二)
選用熟期適宜耐密抗逆良種、大型機械深松淺翻、耙茬少免耕結合輪耕整地、
(三)通透密植栽培技術模式
1、130或
選用熟期適宜密抗逆良種、大型機械深松淺翻、耙茬少免耕結合輪耕整地、130或
2、二比空通透密植栽培模式
選用熟期適宜耐密抗逆良種、大型機械深松淺翻、耙茬少免耕結合輪耕整地、標準壟上種兩壟玉米空一壟精量等株距通透密植播種、配方精準施肥、綠色防控病蟲草鼠害、精細田間管理、適期機械化收獲。
二、配套技術
(一)品種選擇及種子要求
1、品種選擇
依據市場需求、區域產業發展特點等,在品種合理布局的基礎上,選用通過國家或黑龍江省審定,適應當地生態條件、出苗到成熟所需活動積溫比當地常年活動積溫少
2、種子要求
應執行GB 4404.1標準。糧食作物種子玉米單交種標準純度不低于96.0%,凈度不低于99.0%,發芽率不低于85%,另精量播種發芽率應不低于95.0%。未進行包衣處理的玉米種子用35%多克福種衣劑,按藥種比1:70進行種子包衣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戊唑醇按種子量0.3%~0.4%拌種。
(二)選地、選茬與耕整地
1、選地、選茬
選擇地勢平坦,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良好的地塊。提倡三年以上合理輪作。優先選擇前茬未使用長殘留農藥的大豆、小麥、馬鈴薯等肥沃茬口。
2、耕整地
實施以大馬力拖拉機配套多功能聯合整地機械為載體,以深松為基礎,松、翻、耙、壓相結合的少(免)耕土壤耕作制。有深松或深翻基礎的地塊,秋整地可采取耙茬或淺翻、深松整地技術。深松以打破犁底層為原則,深松深度一般30~35厘米,耙茬或淺翻、深松、夾肥、起壟連續作業,起壟后及時鎮壓。無深松和深翻地塊,三年伏翻或秋翻一次,耕翻深度25~28厘米,翻后耙耢,做到無漏耕、無立垡、無坷垃,及時起壟或夾肥起壟鎮壓。春整地地塊,可采取滅茬旋耕整地,滅茬7~8厘米,旋耕10~15厘米,滅茬旋耕、夾肥起壟、鎮壓連續作業,達到播種狀態。免耕:輪耕周期內,對前作為大豆等軟茬作物,或前作采取深翻或淺翻深松的玉米茬,采用免耕播種機免耕卡種直接播種;有條件的,也可采取連續免耕技術。
(三)播種
1、播期
應在
2、種植方式
標準壟種植:壟距
3、播種方法
按種植方式,采取機械化精量播種。播種做到深淺一致,覆土均勻。直播的地塊,播種后及時鎮壓;坐水種的地塊,播后隔天鎮壓。鎮壓做到不漏壓,不拖堆。鎮壓后覆土深度3~4厘米。
4、種植密度
標準壟種植:一般畝保苗4000株左右;大壟密植栽培種植和標準壟2比空通透密植:一般畝保苗4500株左右。個別因品種特性、栽培水平、氣候條件等因素,種植密度適當增減。
(四)施肥
1、有機肥
每畝施用含有機質15%以上的農肥2~2.5噸,結合整地撒施或條施夾肥或使用等效的其它有機肥。有條件的應增施生物菌肥。
2、化肥
一般每畝施用磷酸二銨10~15公斤、硫酸鉀4~6公斤結合整地做底肥或種肥施入(高淀粉生產硫酸鉀施用應選上限);每畝施尿素16~25公斤,其中5~6公斤做底肥或種肥,另12~19公斤做追肥施入。底肥深度15~20厘米,種肥施在距種子5~6厘米的側下方、深度8~10厘米。
(五)田間管理
1、查田補種、補栽
出苗前及時檢查發芽情況,要準備好預備苗;如遇不良條件出現粉種、爛芽等缺苗情況,要及時催芽補種或利用預備苗、田間多余苗坐水補栽。
2、適時中耕
出苗后進行鏟前深松或鏟前趟一犁,深松深度為25~30厘米。
3、灌溉
有條件的地方,在玉米對水分需求敏感時期,如拔節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及灌漿期,應根據旱情、土壤含水量、作物長勢等情況進行灌溉。
4、追肥
玉米7~9葉期,每畝施尿素12~19公斤,追肥部位離植株8~12厘米,深度10~15厘米。
(六)病蟲草害防治
1、除草
田間除草采用機械中耕除草、人工與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法。苗前化學除草:選用愛玉優、乙草胺、異丙草胺、噻吩磺隆等藥劑。噴桿噴霧機作業時,行走速度6-8公里/小時,噴液壓力2-3個大氣壓、噴頭高度距壟臺50厘米,畝噴液量15公斤,均勻噴霧于土壤表面。
苗后化學除草:一般在玉米苗后3~5葉期,禾本科雜草3葉前,闊葉雜草2~4葉期施藥。選用煙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等藥劑,以上藥劑在施藥時可加噴液量0.5%~1%的植物油或多功能噴霧助劑。噴桿噴霧機作業時,行走速度6-8公里/小時,噴液壓力4~5個大氣壓、噴頭高度距雜草50厘米左右、噴液量畝用10公斤,均勻噴霧。
2、防治病蟲
加強病蟲害監測,采取生態、農業控制和化學防治相結合進行綜合防控技術。
(1)粘蟲防治
在成蟲產卵期間,田間連續誘卵或摘除卵塊;人工捕殺及中耕除草消滅幼蟲。幼蟲發生期,可利用中耕除草將雜草及幼蟲翻于土下,殺死幼蟲,同時降低田間濕度,增加幼蟲死亡率。6月中下旬,防治指標:平均100株玉米有50頭粘蟲,在幼蟲三齡之前用BT可濕性粉劑(50000單位/毫克)
(2)玉米螟防治
越冬蟲源地設置殺蟲燈,誘殺越冬代成蟲。開燈時期一般為6月下旬至7月下旬。每盞燈控制3萬平米。
信息素誘殺玉米螟成蟲。在玉米螟成蟲羽化初期,按高于作物
釋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根據蟲情監測結果,在玉米螟娥高峰期開始釋放松毛蟲赤眼蜂等寄生蜂。放蜂3次,在玉米螟化蛹率達到20%時,后推10天為第一次放蜂日,間隔5天后第二次放蜂,間隔10天后第三次放蜂。每畝地總放蜂量為15000頭,每次每畝放5000頭,每畝每次放兩個點,每點放1塊蜂卡。放蜂方法:自上風口開始,從邊壟第9壟為第一放蜂壟,此后每隔18壟為一條放蜂壟。在放蜂壟上從地頭向里走
自走式高稈作物噴桿式噴霧機或飛機航化噴灑藥劑防治玉米螟幼蟲。在當燈誘成蟲達到高峰期,且田間卵孵化率達到30%時(一般在玉米心葉末期5%抽雄)時施藥防治。生物藥劑可用50000微克/毫克蘇云金桿菌Bt粉劑30~40克/畝。如果蟲害較重發生(百桿活蟲200頭以上),穗期加噴一次?;瘜W藥劑采用
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模式
百桿活蟲 參考指標 |
綠色防治措施 |
備注 |
40頭以下 |
不防治 |
—— |
40-80頭 |
殺蟲燈誘殺成蟲或信息素誘殺玉米螟成蟲技術或殺蟲燈結合信息素誘殺成蟲技術或釋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 |
—— |
80-120頭 |
殺蟲燈結合信息素誘殺成蟲技術或自走式高稈作物噴桿式噴霧機噴灑藥劑防治幼蟲 |
—— |
120-200頭 |
自走式高稈作物噴桿式噴霧機噴灑藥劑防治幼蟲 |
低蟲量采取一次防治;高蟲量采取兩次防治 |
200頭以上 |
殺蟲燈誘殺成蟲技術或信息素誘殺成蟲或殺蟲燈結合信息素誘殺成蟲或釋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自走式高稈作物噴桿式噴霧機噴灑藥劑防治幼蟲 |
特高蟲量時,加噴Bt |
(3)玉米大斑病防治
采取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等方法進行預防。病害高發年份,在心葉末期到抽雄期或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桿噴霧機噴霧,隔10天防一次,連續防治2~3次。
(七)收獲
完熟期后進行機械收獲,秸稈粉碎均勻拋撒,按照輪耕整地技術要求整地。收獲后的玉米要進行晾曬、烘干。
(同江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同江市老科協農業分會劉東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