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星火
樺川縣老科協、李永山 李慶凡
在黑龍江省樺川縣有一個閃光的、耀眼的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星火。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三江大地上”。從1951年2月創建集體農莊到現在已經走過了69個年頭了。69年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才真正走上了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他的創立、發展、壯大展示了樺川革命老區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事業中的磅礴之偉力。
一、“星火”集體農莊的創立
“星火”集體農莊位于“北大荒”的三江平原西部,距佳木斯15公里的松花江南岸。地勢平坦低洼,土壤肥沃,是理想的水田耕作區。土地改革后,當時的合江省委、合江人民政府決定由農業廳在這里辦“示范農場”,即樺川水利農場。
1947年夏秋之間,省委派金泉秀、楊靜、金宗瑞、趙尚南同志到這里建農場開墾出1200畝荒地。11月,從延青、密山、林口、勃利等地招來了360余戶朝鮮族農民。1948年春,農場又開墾了8500畝荒地,建了4個村屯(稱作莊)農民每4戶編成一個共耕組。中共黨員金白山和慎自成等5戶自愿組成第5耕作組(星火集體農莊的前身),地塊畝產達460斤,超過其他各組。年末,金白山小組被評為“模范耕作組”。他所在的第三莊被評為“模范莊”。1950年金白山耕作組由原來的5戶擴大到14戶,1951年2月19日,金白山小組36戶農民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成立大會在三莊小學召開,36戶朝鮮族農民,穿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慶祝集體農莊成立。省委農村工作部、省政府農業廳、水利廳、縣委和農場領導以及附近各村代表80多人到會祝賀。民主選舉產生了農莊管理委員會,金白山被選為農莊主席,李在根被選為農莊黨支部書記兼副主席。
集體農莊成立后,1952年《人民日報》曾發表“一個集體農莊的成長”,并以“我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為題刊登了農莊的照片。省政府秘書長于杰同志來農莊檢查工作和大家研究給集體農莊命名,當時在農莊采訪的《東北日報》記者枚正同志建議用“星火”二字(意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杰聽后高興地說:“這個名字好!”當即《東北日報》發表了《“星火”——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的報道,中央新聞記錄制片廠拍攝了題為《星火集體農莊》的記錄,“星火集體農莊”還編入了當時的小這課本。從此,“星火集體農莊”的名字,傳遍了中國大地。
二、“星火”集體農莊的奮進
建莊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制定了《星火集體農莊章程》(略)主要內容是“組織起來,發展生產,共同富裕,各盡所能,按勞分配”。這一年全莊1432.5畝水稻,總產達到840455斤,平均畝產593斤,比1950年平均畝產提高了33,賣給國家商品糧543000斤,平均戶售糧1583斤,創全省最高紀錄,受國家獎勵,錦旗一面、上面繡著:“第一個突破大面積高產”十個金字,還獎兩匹大紅馬,一臺膠輪大車。授予金白山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稱號,獎給一枚金質獎章。金白山又被選為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52年農莊辦起了園藝組、畜牧組、種子人、制米廠、鐵工廠、木工廠等,一年副業收入1800多元,公共財產也不斷增加:有120頭牛、39匹馬、23臺大車、2臺機床、2套聯合電力脫谷機、1臺電焊機、1臺鍘草機、52臺鋤草機、20臺播種機、20付大犁還有日產8萬斤的制米機。生產發展、收入增加,1951年農莊蓋起了18棟新房,每家都按上了電燈、廣播喇叭,戶戶都打上了鐵管井,結束了婦女頂水吃的歷史;農莊辦起了夜校,一年內掃除了文盲;莊員們有61戶訂了《松花江日報》、《東北日報》、《東北朝鮮人民報》等20多種報刊、雜志。農莊還成立了文工團、購買了小號、黑管、小提琴、大提琴等20多種管弦樂器,每月1日和15日全莊公休日,全莊男女老幼歡聚一堂。過去遷往外地的四戶,民都返回農莊;《人民日報》發 文介紹星火集體農莊后,全國各地要求入莊的信有20多封,北京、河北、南京、遼寧、吉林等地的人要求入莊,到1957年底,星火農莊由原來的36戶,發展到了209戶,土地由1426畝,發展到7920畝。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1983年在黨支部書記李在根的帶領下,全面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到了1986年,全隊糧食總產由1978年的337萬斤,提高到4289萬斤,總收入由71.9萬,提高到148.5萬元,人均收入由240元,提高到680元。
全村263戶中,有197戶蓋上了磚瓦房,新房中添了家具:124臺電視機,52臺收錄機,167架縫紉機,102臺洗衣機,204輛自行車,5輛摩托車。
三、“星火”村的騰飛
黨的十八大以來,星火村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農業和農村經濟又上一大臺階,加強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議,農業生產和農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建設綠色稻米長廊   畝,高產穩產示范田   畝,建成了有機水稻、特色水稻、良種繁育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并通過了譜尼國認證。其次,生產方式又上一個大臺階,根據實際情況,他們組建了優質水稻生產合作社,形成了“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生產,組建了農機合作社,畜牧養殖合作等,第三,品牌農業上了一個大臺階,優質綠色,A級大米,產、加、銷一條龍,電商銷售,打出了“星火”品牌,占領了國家大城市的市場。每斤有的賣到80元/斤。第四加快農業生產勞動力的轉移,由于大中農機具的增加,農機合作社壯大,水稻工廠化育秧,科技水平提高,科技貢獻率達到了280多人,占總人口數的66。村民們掙錢多了,有的回來創業,有的在佳市、樺川買樓,現在全村共有小汽車32輛;彩電、冰箱、洗衣機家家都有。
如今星火村,是少數民族脫貧攻堅示范村,全國文明村,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省級生態文明村,又是樺川縣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示范村。
李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