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家鎮位于樺南縣西南部,在倭肯、七虎力兩河交匯處,倭肯河南岸與勃利縣接壤,西岸與依蘭縣毗鄰,地勢東高西低,河水走勢由東向西至紅旗山再轉向北。
公心集是一個大村,距閆家鎮西16公里,地處兩河相交下游,水資源豐富。村北面1公里是七虎力河,南面5公里的南山腳下即是倭肯河,村前原是一片沼澤地,也是天然牧場,天下大雨時水向西流入倭肯河西甸子。西去樺木崗村路南有三個大泡子,分別叫彭大泡子、蓋大泡子、王子云大泡子,每個泡子水深達1.5米,面積都在600畝以上。公心集南山有兩座山峰,海拔最高252.1米,是樺南縣西部第一峰,傳說中的千年古城堡遺址就在兩座山峰之中。舉目遠眺,倭肯河西甸子、七虎力河北甸子一望無際,草木縱生、溝壑遍野、毛柳成蔭。先輩流傳的“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野鴨成窩雁成行、頭上飛著叼漁郎”,就是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公心集的真實寫照。
1986年我在鄉政府任水利站長,2010年退休,從事水利工作20多年間,目睹了公心集水利事業的發展變化。1959年春種就逢連雨天,加之土地面積大,畜力、農具不足,春耕困難,一些洼地成了撂荒地;1960年又是澇年,倭肯河和七虎力河出槽,形成大洼子、大水泡,這是解放后第一次大洪水,慘痛教訓警示公心集村必須治水護田;1962年首次成立了公社水利專業隊,每個勞動力承擔20左右個義務工,用于興修水利、道路等,工程報酬年終結算,這種體制持續到改革開放長達20多年。當時興修水利,根本沒有什么儀器設備,水利專業隊利用洗臉盆裝上水,找出水平面,挖河道的線路上釘上木樁,表示出高度差,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靠的是一股子干勁,開始了原始治水的道路。
上個世紀70年代,由于連年干旱,兩河大甸子濕地退化,崗包地表裸露,倭肯河西甸子——“通天溝子”斷流,村西三個大泡子逐漸干枯。兩河大甸子火情不斷,草原減少,河邊柳毛基本燒光,山地樹林逐年縮小。從那時開始獐狍野鹿不知去向,自然環境惡化,主要是地下水位下降,河水歸槽,河道水位比原來明顯降低。據縣志水系篇記載:“解放前倭肯河為重要水上交通航道,大型帆船自依蘭縣可直通勃利縣倭肯境內”。記得70年代后期,我和公心集五隊農民為修建隊房子去南山腳下采石頭,車返程路過甸子中的一個沙丘,離河道約100多米,發現了一攤子爛木板,一面埋在沙丘里、一面裸露在外邊,還有折斷的桅桿,大家曾議論很長時間,一致認為這是一條沉船,說明很久以前這甸子里一定全是深水,不然怎么能有船在這兒。由此看來,400年前這一帶的水文地質狀況,縣志記載是對的,為我們開發利用水利資源提供了依據。
1979年縣政府調動全縣人民抗旱,將八虎力河水引入向陽山水庫,擴大統一灌溉面積,充分利用水利資源。1980年迎來改革開放,樺南縣制定《兩河澇區規劃圖》,以防洪排澇為中心,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1981年兩河洪水出槽,雖然這是1960年以來第二大洪水,但基本農田安然無恙,其原因就在于建設了科學的農田排灌系統。主要是:1978年修建完工了紅旗村至樺興村段堤防長12.3公里,是鄉水利工程;1986年建立樺南河道管理段,堤段房舍、林地、魚池、水田道路齊全配套,堤防建雙孔閘將甸子水排入倭肯河。由于黨委政府重視,水利站科技業務人員努力,公心集在“黑龍懷競賽”中年年奪杯。記得1992年省“黑龍懷競賽”,交叉互檢(有照片)一行18人,由省、市領導帶隊到公心集鄉聯檢,看硬件現場、聽工作匯報,樺南奪得“黑龍懷競賽”第一名,公心集水利站評為佳木斯市水利“十佳站”。
1993年,樺興村至紅旗村大堤工程達標,水稻種植大面積鋪開。我們修建雙壕,采用電力灌溉種植水稻的做法引起了縣委書記的重視,到現場親自聽我匯報,從過去的人工挖壕排水建閘門到依靠機械、科技力量挖渠、護坡、引水等進行了詳盡講述,贏得了很多領導的慨嘆。1998年,南甸子中和村至文明村段依靠科技兩次治水,建欄河壩,安裝55千瓦水泵3臺,開泵送水一次成功;中和、宏偉、文明三村實現了抽水灌溉;邊遠地塊成功地實施了井灌稻。為開發稻田,鄉干部不但帶頭承包,還進村動員群眾開發水田,當年就打井100多眼,形成井灌群,水稻種植規模當年增加300多坰,實現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歷史性轉折。
在水利建設中,人們遵循自然規律,合理利用地形地貌,科學駕馭河水走勢,牽住了水的龍頭,馴服旱地走向水田。當年雖然農業機械少,但人的主觀能動性大;到了近年,大型機械優勢明顯,水利建設更加突飛猛進了。如今公心集西甸子排灌堤防12.3公里,泄洪閘3處,排水10公里,灌溉水田1.2萬畝;南甸子堤防長7公里、總干渠2公里,支渠三條每條3公里,中和村電灌、倭肯攔河水壩各一處,節水閘2個,堤水站一處,安高壓電4公里,水泵三臺套,形成了旱能灌澇能排的水利應用系統。
再說飲用水,1960年以前,公心集只有轆轤井,水深兩丈多,可供全村人畜使用,但衛生條件很差,有的井水有異味,不能飲用,也不能做豆腐。1967年農民張井山自家挖小井,到地下1.7丈深處出現流沙,再往下挖出現了黑泥土,就像一層黑表土,不可思議的是挖出了草根和兔糞便,再挖出現很多動物骨頭,不難看出地貌變遷之大、小井水質之差。為了讓村里人吃上干凈衛生的達標水,1996年在鄉政府的重視下,全村人吃上自來水,結束了吃小井水的歷史。
當年治水為民脫貧解困,今天治水為民致富小康。60年親身經歷治水的記載,提示我們要繼續管好水、用好水,讓水為人類造福。
樺南縣老科協 范有才
2020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