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樺南縣閆家鎮榮安村,有一大片紅樹莓基地。因為它是集食品、藥用、保健于一體的漿果,在世界上久負盛名。所以很出名。而更出名的是該基地的創始人——花甲之年的老科協會員梁古臣。
梁古臣在選地、栽培、管理、收獲等方面吃了很多苦,全靠一點兒點兒摸索和不斷學習的那股硬勁建起來。股份合作社,如今紅樹梅種植345畝,投資115萬元,引進23萬株苗栽培成功,打機井兩眼,架輸電線500米,新修田間路1900米。今年4月,建立支撐紅樹莓的打架立樁一萬余根,使紅樹莓生產基地呈現出美不勝收的果園、樂園,采摘園。與紅樹莓生產同步進行的是科技發展。梁古臣以一個老科技人員的身份對合作社的社員進行“起步培訓”。讓社員們從基本理論或常識中學習到紅樹霉生長的基本條件,同時聘請東北農業大學的教授們來合作社講紅樹莓的生長特點,規律管理經驗進行“拔高培訓”在生產受理各個過程中,他不斷參考外地經驗,看了很多資料,,硬是把本地種植的經驗總結出來,填補了在寒地大面積種植漿果的空白。在閆家鎮,包括樺南縣,甚至全省首先推廣了新型種植經驗讓十一名會員(占合作設總人數的61)全面掌握了生產的全過程,并帶動全村八戶居民(占現有戶數的12.8)開始種植紅樹莓。 
有人問他靠什么進行科技培訓和科技引導的呢。首先,他用人格魅力去引導群體,人們看到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秋天一身灰,他蹲在紅樹莓樹下,一蹲就是幾小時。從觀察病蟲害,傳粉到結果等情況他一一看明白記錄在小本上。再一個方法就是以事實說話。過去,人們沒看好紅樹莓,認為費工又不好保存,收不幾個錢,當看到紅樹莓基地成活率95以上,栽完的第二年,畝產300公斤,第三年畝產1000公斤,收入15萬元以上的事實時,看到果實累累,收入可觀的紅樹莓,喚起居民的創業熱情。第三方法是他甘當義務技術人員。誰家要栽紅樹莓,他提供優良品種,義務栽培,全程技術指導,村里有兩戶困難戶想在前后小院兒里栽,想試一試,如果成功了,賣幾個零花錢。他二話不說,賒給種苗,并說:栽不活我不要錢。第三年這兩戶的紅樹莓豐收了,他們要大面積栽培,梁古臣一口答應義務全程當技術員。這一舉動引起多戶村民也要隨之栽種。一個紅樹梅熱,就在榮安村逐步向閆家鎮各村普及開來。
如今,紅樹莓基地形成了完整科學的生產銷售鏈。全縣各鄉鎮一百多戶紛紛到閆家鎮紅樹莓基地學習種植經驗,準備在特色路上創新增收。現在,該公司已與丹東君實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食品、藥用公司簽約。客商們看到個大、色好、均勻、肉厚、味美的紅樹莓贊不絕口。
           
     樺南縣老科協 白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