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的農民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湯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暨疫情防控科學普及志愿服務隊志愿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站唐廣順。
這期針對水稻苗期幾種常見病害進行一一解析。秧田管理期間,應該每天至少做到三次觀察,早晚看葉尖吐水情況,午間看心葉是否卷曲,床土是否發白、裂紋,同時觀察地下根和地上植株生長情況,來診斷秧苗是否發病。
1、立枯病
立枯病是一種苗期土傳病害。幼苗葉片、葉鞘比正常苗短,葉片自下而上、由葉尖向基部逐漸枯黃致死,根莖連接處莖中心變黑,且莖基部與地下稻谷斷離。初期不易發現,可根據早晚葉尖吐水情況做到早期診斷發現。在1葉1心到3葉時,秧苗抗性弱,遇有發生連續10℃以下低溫,驟然轉入高溫35℃以上時,極易發生立枯病。
2、青枯病
青枯病主要是管理不當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2-3葉期時,養分來源處于轉折點,遇有低溫突然轉晴,溫差過大,根系衰弱,根系供水能力小于地上部莖葉蒸發水時,稻葉就打卷引起青枯病。秧苗心葉開始呈青綠針狀,隨后全株緊縮縱卷,繼而萎蔫而死,莖基橫斷面淺黃至褐色,根毛少,葉尖吐水少至不吐水。
3、細菌性褐斑病
主要是育苗前期管理不善引起的病害,在秧苗徒長的情況下通風時,葉片嫩,葉片間相互磨差產生傷口,侵入細菌發生的病害。表現為通風后突然間上部葉片的邊緣和葉面有褐色病斑,底部葉一般沒有病斑。
4、綿腐病
綿腐病是真菌感染引起的,遇低洼、冷涼、水分大、氣溫低的條件時,幼芽粒周圍出現白綠色膠狀物菌絲,嚴重時菌絲連成塊狀,稻苗爛根或莖基部,病株則因基部腐爛而枯死。
防治措施:
1、秧田要做高床,避免低洼冷涼地,周圍挖排水溝。
2、加強棚室溫濕度管理,及時通風練苗,少澆水,少施肥,防止秧苗徒長。開始通風時通風口不要開的太大,看稻苗葉片打卷情況下逐步擴大點通風口。澆水不能用冷涼水,需在上午8點前,或下午3點到5點間澆水,避開中午高溫期,陰天不澆水。
3、床土調酸消毒,PH值控制在4.5—5.5之間。
4、防治青、立枯病、綿腐病等,噴施甲霜•噁霉靈或噁霉靈等藥劑消毒,噴后及時用清水淋洗秧苗以防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