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區老科協農業農村局分會副會長、高級農藝師董福長
帶領大家學習了解大豆根瘤:
根瘤  在大豆根生長過程,土壤中原有的根瘤菌沿根毛或表皮細胞侵入,在被侵入的細胞內形成感染線,根瘤菌進入感染線中,感染線逐漸伸長,直達內皮層,根瘤菌也隨之進入內皮層。在內皮層根菌瘤的后產物誘發細胞進行分裂,形成根瘤的原基。大約在入侵后1周,根瘤向表皮方向隆起,入侵2周左右,皮層的最外層形成了根瘤的表皮,皮層的第2層稱為根瘤的形成層,接著根瘤的周皮、厚壁組織層及維管束也相繼分化出來。根瘤菌在根瘤中變成類菌體。根瘤細胞內形成豆血蛋白,根瘤內部呈紅色,此時根瘤開始具固氮能力。
固氮  類菌體具有固氮酶。固氮過程的第一步是由鉬鐵蛋白及鐵蛋白組成的固氮酶系統吸收分子氮。氮(N2)被吸收后,兩個氮原子之間的三價鍵被破壞,然后被氫化合成NH3。NH3與a-酮戊二酸結合成谷氨酸,并以這種形態參與代謝過程。大豆植株與根瘤菌之間是共生關系。大豆供給根瘤糖類,根瘤菌供給寄主氨基酸。據統有人估計,大豆光合產物的12左右根瘤所消耗。對于大豆根瘤固氮數量的估計差異很大。一季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數量為96.75kg/hm²。這一數量為一季大豆需氮量的59.64。一般地說,根瘤菌所固定氮可供大豆一生需氮量的1/2—3/4。這說明,共生固氮是大豆的重要氮源,然而單靠根瘤菌不能滿足其需要,大豆生產中及時補充氮素。研究,當幼苗第一對真葉時,已可能結根瘤,2周以后開始固氮。植物生長早期固氮較少,自開花后迅速增長,開花至籽粒形成階段固氮最多,約占總固氮量的80,在接近成熟時固氮量下降。大豆鼓粒期以后,大量養分向繁殖器官輸送,因而使根瘤菌的活動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