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新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一粒種子,關系著中國人的飯碗安全。近年來黑龍江省深入實施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主攻大面積提升單產,到2026年,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800億斤。而實現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種業創新是關鍵。
大豆是黑龍江省主要種植作物之一,黑龍江省為我國大豆主產區、也是商品大豆生產與供給基地,為全國大豆壓艙石。全國大豆看東北,東北大豆看黑龍江。黑龍江省大豆生產優勢:一是面積全國最大。年種植面積6500萬畝左右,2020年達到了7248.13萬畝,占全國大豆種植面積(1.48億畝)的49.0%。二是總產量全國最高。年總產量600-800萬噸,商品量與供給量400-500萬噸,2020年總產920.5萬噸,占全國總產量(1960萬噸)的47.0%。三是種植范圍全國最廣。從北緯43°26′到53°33′近10個緯度,從第一積溫帶(2700℃以上)至第六積溫帶(1900℃以下)均有大豆種植。四是優質綠色。蛋脂含量(蛋白質含量40%左右、脂肪含量20%左右 )配比合理,均為綠色產品,適宜食用和油用。 五是育種優勢與能力強。黑龍江省大豆生產種植品種均為自育品種,生產占比100%,同時還能輻射供應吉林、內蒙、新疆等省(區),其中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系統育成的合豐(合農、佳豆)號、黑河(黑科、金源)號、綏農號、黑農號、克山(豐收、克豆)號、抗線(農慶豆)號、齊農(嫩豐)號、牡豐(牡豆)號、龍豆號等系列品種應用面積占全省種植面積的75-80%。六是育種隊伍全國最大。黑龍江省大豆育種創新團隊由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系統、農墾系統、大專院校系統、中科院系統及企業育種團隊組成,育種人員200人左右,占全國育種團隊人數30~40%。
雖然黑龍江省大豆生產與國內其它產區比較優勢明顯,但與世界大豆主產國比還存著較大的差距,在育種領域,主要是種質資源與育種技術問題;在生產領域,主要是品種質量與品種配套技術問題;在種子供給領域,主要種子質量與基地問題;在市場領域,主要是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市場競爭和與高產作物比較效益問題。為此,黑龍江省要加強種業創新工作。
一、黑龍江省大豆種業創新的主要問題
一是資源問題。我國是大豆的起源地,品種資源極為豐富,種質資源存量世界第一。到目前為止,中國農科院國家長期資源庫保存大豆種質資源3.5萬余份,其中栽培大豆資源26482份,野生大豆資源8518份;黑龍江省農科院國家中長期資源庫保存大豆種質資源5000余份,其中栽培大豆資源3000余份,野生大豆資源2000余份。雖然我國保存大豆種質資源數量多,但由于我們對資源研究不夠深入系統,特別是對資源的優異基因與性狀挖掘能力有限,所以導致對資源的認識與了解不足,不掌握優良資源的相關信息,造成育種親本選擇依據與目的性不強,難以育成高質量品種,為育種“卡脖子”問題。二是育種技術與方法問題。目前,黑龍江省大豆育種方法主要是常規育種,生物育種技術尚未在育種上廣泛應用;同時由于大豆育種資金投入不足,所以缺少必要的儀器設備。由于育種技術與研究手段落后,影響了品種選育的精準度與能力水平的提升。三是品種質量問題。“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雖然審定了大豆新品種296個,但品種同質化問題嚴重,品質特色與產量也不夠突出。與世界大豆主產國比,品種產量低、品質特色不足、抗逆性與綜合性狀亟待改良,特別是畝產量,第一、二積溫帶畝產水平接近美國,第三至六積溫帶比世界平均畝產低47.7公斤,比美國低74.2 公斤,為生產“卡脖子”問題。四是良種良法問題。大豆生產栽培模式亟待創新,品種配套技術不完善,技術標準執行不到位,品種優勢與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為生產“卡脖子”問題。 五是品種測試與評價問題。品種審定數量多,同質化問題嚴重;無優良品種測試基地,評價測試體系不建全;對優良品種認識不清,選擇品種困難;生產種植品種多亂雜,主導品種少。六是品種示范與展示問題。示范與展示基地布局不科學,建設不規范不標準,影響品種示范與展示效果,起不到引領與推動作用。七是種子供給質量問題。繁育基地不穩定,布局不合理,建設標準低,影響種子供給;由于種子生產輪作體系不規范,種子生產質量難以保證,優質種子供給能力有限,質量有待提升。八是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問題。2011年我國明確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企業創新工作有了一定發展,但我省大豆種業公司,存在“小而散”與“多而不強”的問題。由于企業研發起步晚,研究基礎與條件差,創新隊伍不健全,創新資源不足,經費投入有限,所以種業創新能力弱,企業關鍵技術與成果均依賴公益性創新體系,具備育繁推一體化能力的企業數量十分有限,短時間內很難實現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嚴重制約了種業創新發展。
二、黑龍江省大豆種業創新發展措施
針對黑龍江省大豆種業創新各領域“卡脖子” 問題,重點開展以下攻關內容:
一是優選與創新優異種質資源,解決育種親本問題。引入與創新種質資源,采用表型鑒定與生物技術手段,開展精準鑒定與系統評價,全面掌握資源生物信息,挖掘資源優良性狀與基因,篩選一批有特異性和具有重要應用價值育種材料。二是改進育種技術與方法,提高育種效率與精準度。依托國家大豆品種改良中心和國家大豆區域創新中心及省級大豆育種栽培重點實驗室等建設平臺,以常規育種方法為基礎,集成生物育種技術優勢,包括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分子設計育種及基因編輯技術,建立高效育種技術體系,提高育種效率;購置與育種相關的儀器設備,改善育種手段,提高育種精準度。三是選育高質量品種,提升品種水平。制定育種策略,明確育種目標,采用先進的育種技術和方法,優選種質資源,配制雜交組合,建立育種選擇群體,南繁北育,選育產量突出,品質有特色,綜合性狀好,具有推廣應用潛力的重大品種。四是完善品種配套技術,發揮品種優勢。針對種植區域生態與生產特點及品種特性,以品種為核心,集成先進生產技術,建立生產技術規程,實現良種良法技術配套,充分發揮品種的生產潛力。五是挖掘優勢品種潛力,培育生產重大品種。在現有審定品種的基礎上,繼續開展新品種測試評價與中試示范,全面掌握與了解新品種特性,篩選與優化主導品種,挖掘優勢品種潛力,加快成果轉化,培育生產重大品種。六是發揮示范基地與科技園區功能與作用,加快成果轉化。在黑龍江省Ⅰ~Ⅵ積溫帶,每個積溫帶建設2-3個品種示范基地,面積200-300畝,開展大豆品種測試評價與示范展示,篩選與推介重大品種。依托現有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園區,開展大豆高產攻關、高產創建、新成果與技術展示,營造品種轉化應用環境與條件。七是提高種子質量,保障生產供給。在黑龍江省優勢產區,依托服務區域內優勢種業,建立原種生產基地,開展原種提純工作,確保高質量種源;同時在全省不同積溫帶建立良種繁育基地,依據種子生產程序與質量標準,繁育優質種子,保證生產供給。八是要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要徹底改變種業企業只重營銷不重研發的痼疾,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企業要加大科研投入比例,把科技創新作為頭等要務來抓,要引進和培養創新領軍人才,建立人才梯隊,確立創新優勢。同時要進一步深化科企合作,推動種業企業和科研單位合作,充分發揮科研單位人才和技術優勢,并建立合理的成果共享和激勵機制,加快育種資源、人才、技術向企業聚集,使企業種業真正成為種業研發和創新主體。
(作者系市老科協常務理事,二級研究員,黑龍江省D類高層次人才。從事大豆遺傳育種、栽培及成果轉化工作,為黑龍江省乃至全國大豆科研與生產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曾榮獲佳木斯市第六、第八批市級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