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錦市與佳木斯國家農高區墾地合作共建的調研報告
田增岐
佳木斯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佳木斯國家農高區)經國務院2022年4月批準后,富錦市委市政府就將墾地合作共建提上工作日程,本著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同佳木斯國家農高區聯合探索墾地合作共建、融合發展之路,推動區域科技創新,引領墾地農業發展。
墾地合作共建的優良傳統
富錦市同佳木斯國家農高區所在地農墾建三江分局具有悠久的墾地合作共建、融合發展的優良傳統。
富錦是農墾建三江分局的發祥地,農墾建三江分局所在地的七星農場,是在富錦人1954年3月創建的松江省富錦地方國營農場第四作業區一個開荒點上發展壯大起來的,同富錦市在政治、經濟和人文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為了發揮地方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構筑起區域經濟共同體,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富錦市委、市政府堅持大區域觀、大市場觀、大協作觀,將場市共建擺上了重要工作日程,拉開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惟幕。早在2005年6月8日就同建三江分局簽訂了大氣和諧的場市共建協議;下發了《關于開展場市共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副組長、各有關單位任成員的場市共建領導小組;場市間建立起了市、鎮、村與農墾分局、農場、生產隊之間相互交叉、緊密合作的關系,結成了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伙伴;建立了場市共建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和召開座談會、研討會、聯誼會的溝通機制。場市共建在雙方和諧、友好的氣氛中,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區域經濟合作。
2008年富錦市與農墾建三江分局就兩地“創新合作方式,在‘大三江’的領域中樹立合作共建多贏旗幟”達成共識,開始聯手打造龍江現代農業示范核心區,決定充分發揮農墾示范帶動作用,遵循政府引導、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創新機制、合作共贏的原則,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國家增糧、新農村建設,廣泛推廣農場模式化種植,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社會服務互利共享,實現區域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把示范區建設成為經濟的開發區、改革的試驗區、科技的輻射區、效益農業的典型區、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區。這標志著場市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和區域合作共贏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為了將場市共建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富錦市委、市政府一是堅持資源共享、效益共贏,加速農業現代化。發揮農場農機裝備精良的優勢,大力開展跨區代耕、代種、代收作業服務;發揮富錦市勞動力密集的優勢,進一步組織農民到農場承包土地、輸出勞務;積極抓好與農場科技合作,共建科技示范園區、科技示范帶,向農民傳播新品種、新農藝、新科技。二是堅持龍頭共育、基地共建,加速農業產業化。進一步密切與農墾建三江分局及下屬農場的合作關系,建立常設機構,互派工作人員,在項目引進、企業發展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共同培育水稻種植基地等龍頭企業發展,盡快做大做強。三是堅持政策共享、設施共用,加速社會公共事業一體化。把農場與地方交叉相聯的鄉鎮作為雙方城鎮化進程的主陣地和經濟發展核心區,在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共同聯手向上爭取項目,實行統一規劃、同步建設、協調管理;擴大與農場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廣播電視等領域合作,優化資源配置,使場市社會事業融為一體。
由此可見,富錦市同佳木斯國家農高區所在地農墾建三江分局的場市共建由來已久,成效顯著,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大的生命力。既為佳木斯農高區成立以后的墾地合作共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又為墾地合作共建深入開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墾地合作共建既是場市共建在新形勢下的延續,又將場市共建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和檔次。
墾地合作共建的互補優勢
佳木斯國家農高區與富錦市緊緊相鄰、血脈相連,在現代化大農業發展上各具優勢。為雙方借鑒經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推動區域科技創新,引領墾地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佳木斯國家農高區的優勢是,具有雄踞現代農業發展前沿的科技機制和科學技術。佳木斯農高區是國務院2022年4月批準成立的第二批國家級農高區,目前全國已有九家,黑龍江省僅此一家。坐落于建三江。規劃建設面積138.78平方公里,核心區9.86平方公里、示范區128.92平方公里,輻射區覆蓋北方寒地粳稻種植區域,布局建設“一核四園、一帶六基地”。堅持以黑土地現代農業為主題,以水稻全產業鏈為主導產業,聚焦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國家使命和戰略定位,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科技服務樣板區、水稻產業科技創新引領區、寒地黑土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產業集聚區,在東北糧食主產區加快稻作關鍵共性技術突破、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和“黑土糧倉”建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探索示范,努力創造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加快創新要素集聚、農業技術集成、龍頭企業集群、關聯企業集中,力爭把農高區打造成為農業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重要策源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新質生產力先行區和科技創新高地、農業人才高地、產業集聚高地。為推動墾地合作共建提供科技機制、科學技術支持。
富錦市的優勢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豐富資源。一是富錦市域內耕地面積570萬畝,人均耕地20畝。建有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400萬畝,糧食總倉容達到2 406萬噸,被稱為中國綠色食品原料種植第一縣、中國糧食倉儲能力第一縣。二是土質優良,種類豐富。有暗棕壤、黑土、草甸土、白漿土、沼澤土、泥炭土和水稻土等7個土類18個亞類,有機質含量平均達4.32%,尤其黑土有機質含量大約是黃土的10倍,超過國家規定的一級地標準。2023年耕地質量等級3.07,較上一年提升0.01;土壤有機質含量每公斤49克,較上一年提升0.6克;耕層厚度達到24.1厘米,較上一年增加0.8厘米。三是在萬畝水稻公園建有新品種新技術研發基地,農業科技新成果的轉化基地,農業科技新品種的推廣基地。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在這里建有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富錦信息服務中心、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工作室、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編號201900400的水稻育種工作室、黑龍江省氣象保障現代農業發展試驗基地、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實習實訓基地、國家灌溉試驗重點站富錦站、東北區域陸面過程與生態氣象綜合觀測試驗基地(編號:18040613)、黑龍江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田間學校、高校科研平臺延伸基地等科研機構,具有多學科、多功能的科研能力。
墾地合作共建科技示范點
為發揮優勢,合作共贏,加快佳木斯國家農高區與富錦市現代化大農業上臺階、樹標桿、當示范,推進科技引領農業水平顯著提升,強化墾地合作,推進墾地融合發展,共同打造合作載體和平臺,共建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區,打造重點示范區,2023年農墾在富錦市二龍山鎮榮勝村開始開展千畝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集成展示區:2024年雙方聯合校、院、企共同開展農業技術攻關,引領帶動種業創新、技術攻關、黑土地保護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等項目。
一、強化種業技術攻關
雙方聯合天隆、蓮江口、吉地原、華研、雨禾等種業企業在富錦萬畝水稻園區落實水稻品種、品系共計30個,試驗面積15畝。包括天隆種業水稻品系8個,吉地原、華研水稻品種6個,雨禾種業水稻品種3個,蓮江口種業水稻品種3個,荃銀高科水稻品種3個,佳粳種業水稻品種1個,富錦市提供水稻品種6個。開展一年區域適應性試驗示范,加快當地水稻品種更新換代。
二、創新栽培技術攻關
一是在富錦市萬畝水稻園區依托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在寒地水稻栽培技術上,開展水稻丸粒化種子直播技術試驗項目,試驗面積1畝。使用水稻丸粒化種子直播,操作簡單,便于管理,可以使用無人機或人工方式播種,每畝施用30kg集束丸粒種子。
二是在二龍山鎮104畝水田,依托北大荒智慧農業農機中心,在寒地水稻栽培技術上,開展水稻寬窄行插秧試驗1項。
三是選擇二龍山鎮187.5畝旱田,依托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分院,在大豆栽培技術上,開展“大豆單產提升”高產示范試驗,采用大壟密、壟三栽培模式。通過提供整地、選擇品種、耕作方式、播種密度、施肥補肥措施、化學除草、化控、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實現大豆單產提升。
三、推進黑土耕地保護
(一)依托東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張穎研究團隊創建黑土地保護創新研究院,在富錦市萬畝水稻園區聯合天津坤禾、中科富田、建農生物、森井生物等4家企業,在黑土地保護、地力提升、產能提升上落實、開展試驗課題4項:
一是浙江森井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展黑土地地力提升和甲烷值排放試驗及微生物菌群在寒地水稻應用效果試驗,試驗面積20畝。
二是黑龍江中科富田秸稈還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展水稻秸稈還田施用腐熟菌劑試驗,試驗面積5000畝。
三是天津坤禾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微生物菌劑應用于寒地水稻效果試驗,試驗面積500畝。
四是浙江華騰建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微生物菌劑在寒地水稻應用效果試驗,試驗面積1000畝。
(二)在二龍山鎮共同落實黑土耕地保護試驗課題4項:
一是浙江華騰建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微生物菌劑在寒地水稻應用效果試驗,試驗面積100畝。
二是黑龍江中科富田秸稈還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展水稻秸稈還田施用腐熟菌劑試驗,試驗面積100畝。
三是天津坤禾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微生物菌劑應用于寒地水稻效果試驗,試驗面積100畝。
四是依托山東寶來利來科技集團,開展旱田施用微生物菌肥試驗,試驗面積100畝。通過施用微生物菌肥,有效改良土壤、提升地力,實現提質增效。
四、共建高產示范區
(一)富錦市二龍山鎮同七星農服共建“玉米單產提升”高產示范區。創建地點二龍山鎮東山村;創建面積2000畝;創建目標公頃產量15000 kg,畝節本增效160元;種植品種松玉216;畝播量5000粒。
(二)富錦市二龍山鎮同佳木斯國家農高區共建“大豆單產提升”高產示范區。創建地點二龍山鎮榮勝村。創建面積402畝。創建目標公頃產量7 000斤,節本增效120元。主栽品種龍豆3。
(三)富錦市二龍山鎮同佳木斯國家農高區共建“水稻單產提升”黑土保護科技增糧綜合示范區。創建地點二龍山鎮西鳳陽村。創建面積水田750畝。創建目標公頃產量700公斤。主栽品種星粳1號。
墾地合作共建的融合發展
墾地合作共建、融合發展,將農墾在農業生產方面的優質產能與地方對農業服務的巨大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將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的大格局中來。
農墾在城鄉融合發展、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輸出北大荒種植模式,在關鍵薄弱領域破題,為地方政府助力,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幫農戶種好地,實現土地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國家增糧;通過技術、設備、制度上的優勢示范帶動農戶,實現帶動更多區域“種好地”、幫助更多地方“多打糧”、大面積提單產增效益的目標。
地方在城鄉融合發展、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為農墾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廣闊天地,促使農墾加快向外拓展形成輻射區和帶動區。以各重點示范區為基點形成示范體系,由單純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示范向全方位、全產業鏈服務的生產經營管理示范轉變,提升示范效應和影響力,在推動黑龍江的現代農業發展上起到積極的作用。
2023年農墾建三江分局七星農場農業服務公司在富錦市二龍山鎮榮勝村,合作共建千畝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集成展示區。示范區面積為1000畝,采取“區域農服+分公司+基地”的方式。按照《示范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實施方案》,集成應用大馬力機械搭載衛星導航系統聯合整地,選用110厘米大壟栽培德美亞3號保勻增密,采取“四精兩管”栽培模式(精細耕作、精密栽培、精準施肥、精確防控、葉齡管理、標準化管理)增加了土地產能。示范點地塊保苗達到5500株/畝、畝產1960斤、畝增產310斤、畝增效260元以上。
2023年8月末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農墾“兩大行動”推進會,來自全國30余個省份的地方、農墾領導來到了展示區檢查、指導工作。展示區全年共接待省內外各級領導約2 000人次,對外展示了北大荒高標準種植水平和北大荒農業現代化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創建北大荒農服品牌。一年來周邊鄉鎮的200余名種植戶多次來到展示區,現場聽取七星技術人員對玉米高產栽培種植技術介紹,同時對玉米防病及種植技術要點進行現場交流,幫助當地種植戶們更好地掌握高產種植技術要領,提高種植戶的整體種植水平,推動地方農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的作用。
2004年墾地合作共建、融合發展正在富錦市按部就班進行中,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效果,并為墾地合作共建、融合發展創造出新的經驗。
(作者系富錦市老科協副會長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