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訪問佳木斯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網站
全站搜索:
當前位置: 首頁 > 建言獻策
實施“四優”工程提高糧食產能
2024/9/20 9:05:18

 

2024年7月按照佳木斯市老科協工作要求,富錦市老科協就糧食產能提升工程和建言獻策專項提綱深入試驗示范基地、家庭農場進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富錦市位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東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三江平原腹地,版圖面積8224平方公里,轄11個鎮、267個行政村和農墾建三江管理局3個國有農場,區域耕地總面積974萬畝,其中市屬耕地570萬畝,是全省耕地面積最大、糧食商品化率最高的產糧大“中國大豆之鄉”“中國東北大米之鄉”,享有“黑土綠谷、中國糧都”美譽。2023年區域糧食總產量達到65.17億斤,連續八年位居全省第一。

近些年來,富錦市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實施“四優”工程,即“優服、優田、優技、優品”,大力推進糧食產能大幅度提升,為黑龍江省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最穩固的“壓艙石”貢獻出富錦力量。

一、實施“優服”工程,持續優化政策扶持,為糧食生產增添強勁動力

(一)開展人才興農戰略。富錦市深入落實“鄉村振興萬人計劃”,聚焦人才振興發展,實施人才賦能聚勢,為全市農業生產持續增添動力。加強鄉村干部隊伍建設,近兩年來培訓鄉村振興“領頭雁”人才75人,村級管理人才400多人,其中針對133名擇優選配的駐村第一書記,探索推行“一分實踐田”活動,把他們培養成了農業生產的行家里手。加強農業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力度,通過省考、選調生招錄等方式,三年累計為基層招錄人才355人;著力打造政策高地吸引優秀人才,三年共招引優秀人才794名,其中博士1名、碩士研究生17人,副高級職稱人才1名。積極推行柔性引進人才機制,中科院楊福水稻育種工作室、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團隊、東北農業大學團隊、佳木斯大學科研團隊等“智囊外腦”為農業產業升級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大力培養新型農民,網絡課堂與田間課堂相結合,把知識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兩年來共建立各類技術服務群46個,舉辦培訓班200余期,培訓農民10萬余人次,為全市農業產業振興廣泛積蓄了人才力量。

(二)加強惠農金融支持。富錦市統籌金融服務資源,堅持“支農、支小、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發揮資金政策支撐作用,全力扶持農業產業發展。積極探索“農業大數據+金融”“保險+銀行+訂單+土地托管+農業科技+N”等新型支農模式,支持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推廣惠農e貸、托管信用貸、聚農貸、農易貸等金融產品,2023——2004年春,全市金融機構發放春耕生產貸款45.89億元,較上年增長約15%。大力支持中國人壽、中國人民財產、陽光農業等保險公司開展農業政策性保險,農業保險面積穩定在400萬畝以上,有力提升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強力推動現代化農業一體循環發展,加大產業設施農業項目建設資金支持,糧食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烘干、加工、冷藏、秸稈打包離田等生產全過程設施農業體系不斷壯大。激勵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保障糧食產能,增強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2022年投放托管貸款2222.21萬元。全面落實農機購置、深松整地、統防統治、休耕輪作、秸稈綜合利用等各項惠農補貼資金,全市農業生產水平持續提高。

(三)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富錦市深入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走出了一條依托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領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促農增收的新路子。2023年,富錦市被授予“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重點縣”,是全省唯一的試點縣(市)。大力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目前全市運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310家,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404家,家庭農場15060家,龍頭企業23家,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積極拓寬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聚焦農業生產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開展覆蓋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過程、寬領域的農業社會化服務,2023年全市服務對象和服務組織數量較上年增加18.4%。全面活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服務平臺,提高服務能力,依托北大荒農服集團公司、中化集團農服公司等企業資源,開展農資直供、區域性集中配送等經營模式,為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提供全鏈條、全要素服務。不斷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立足國、省服務方案和作業標準,進一步創造條件提高服務水平,有效提高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服務成員能力、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數量、服務營業的收入、服務對象以及服務小農戶數量,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服務主體、農戶共贏。

二、實施“優田”工程,持續優化農田管護,為糧食穩產奠定堅實根基

(一)強化黑土地保護。富錦市深入落實“藏糧于地”戰略,強化制度落實和科學保護,牢牢守住耕地質量和數量,切持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重點抓生態保護、農田水利、田間配套、農業科技和信息技術“五大工程”,全市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15萬畝,黑土地保護利用示范區196.6萬畝,土壤有機質提高3%,平均畝產提高了10%。統籌管控表土剝離工程實施、運輸、存儲和管理與再利用,對剝離出的黑土進行集中存放、統一管理,優先用于土地復墾、低產田改良、生態修復項目等,切實管好用好黑土資源。推動“3+2”田長制有名有實,全市設置五級田長43631人,通過定期巡田監管黑土耕地動態情況,有效遏制了“非農化”“非糧化”等破壞黑土耕地行為及盜采和非法販賣泥炭黑土案件發生。推行科學輪作,推廣深松整地,進一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改善耕層機構,增加土壤碳儲存和腐殖質,有效解決土地板結問題。

(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富錦市堅持精準有效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耕作條件,提高抗風險能力,夯實農業生產“耕”基。大力開展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以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建設為目標,全面實施萬畝水田(永勝)、萬畝旱田(漂筏)、德安(黑土保護)、福來(黑土保護)四處示范區基地建設,建設總面積2.5萬余畝。強化農田水利建設,全市已建成幸福、紅衛、紅旗三個灌區,三大灌區總設計面積48.78萬畝,建有干渠9條、支渠24條、斗渠362條,目前實際灌溉面積27萬畝;以國省三江連通工程為引領,正在投入使用的錦西灌區農田工程,設計灌溉面積110萬畝,預計可增產糧食26.6萬噸;全市還有抗旱井14613眼,相關配套設施6900臺套,可解決261.6萬畝農田抗旱需求。夯實育秧設施建設,全市已建成標準化水稻育秧大棚1.2萬棟,智能催芽車間30個,催芽車間單批處理能力達到4570噸,水稻智能化催芽、工廠化育秧面積達到210萬畝。

(三)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富錦市以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示范區、先行區為牽動,改革創新生產經營體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創新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發揮資源效能,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達到260萬畝,占市屬耕地總面積的45.6%。深化農業產業結構改革,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探索出“農業服務公司+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小農戶”“生資經銷企業+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小農戶”“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小農戶+糧食銷售企業”“龍頭企業+”四種小農戶和現代農業銜接模式,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由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全市規模經營面積超過400萬畝,占比70%,有效提升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生產托管試點工作,通過農資集中采購、機械化規模作業和訂單預售等辦法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農民增收,提高土地經營效益。2024年全市共有115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參與托管,落實全程托管面積79.54萬畝,全省第一。玉米全程托管平均畝增產50斤、畝均節本22.6元,大豆全程托管平均畝增產20斤、畝均節本12.7元。

三、實施“優技”工程,持續優化技術指導,為糧食產能提升插上騰飛翅膀

(一)強化農業科技示范。富錦市以創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為引領,不斷強化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應用,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打造高標準科技示范基地,重點推進2個省級和2個市級科技示范園建設,建設34個“互聯網+”高標準示范基地,發展科技示范戶900余戶,落實各類試驗、示范、推廣項目100余項,為新技術推廣、新成果轉化和技術儲備奠定堅實基礎。開展農業新科技示范,落實“三新”省級示范區、區域示范區、黑土有機轉化示范區、航化示范區航化水溶肥料促早熟作業,實施減肥增效示范計劃,示范應用微生物肥、水溶性肥等新型肥料,化肥施用量同比減少3%,增產率3%;實施大豆玉米一噴多防、一飛多效示范,項目區面積200多萬畝,有效提高了作物防災促早熟水平。促進農業向高產、優質、低耗、高效方向發展 。持續研究深化測土配方施肥,通過田間試驗和實踐經驗摸索三大主要作物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建立施肥指標體系,提出合理配肥建議,截至目前采集土樣5.3萬個、化驗26.5萬項次、推廣配方施肥技術829萬畝次,在減少農業投入基礎上實現糧食增產。目前,富錦市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71%以上,農業生產標準化覆蓋率達到86%以上。

(二)創新推廣優良品種。富錦市堅持實施“金種子工程”,加強種子研發、示范和調整,以優良的品種提升優質糧食供給能力,全面提高糧食供給質量。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共建科學家工作室—楊福水稻育種工作室,利用中重離子束輻照誘導遠緣雜交等技術,按照三積溫水稻品種穩定性強、苗頭性好、高產性突出、食味優等特點,開展寒地優質、多抗、廣適型水稻新品種選育及推廣,目前全市示范水稻新品種64個。與省農業科學院合作成立“優質專用品種科技創新中心”,在大豆種子繁育、高產攻關等方面開展深層次合作,確定了高油大豆提產增效等三十多個合作項目,選定適宜富錦積溫的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種45個,2023年全市農作物總面積564.7萬畝,其中大豆種植面積257.37萬畝,占農作物總面積的45.2%。與省農科院合作開展47個玉米品種展示工作,利用直鏈淀粉水溶液更穩定、多支鏈淀粉持水性好,工業生產中淀粉乳不易脫水與干燥且能耗更高的原理,將品種按照生育期、營養品質指標、品種類型等原則劃分為4類進行展示,并按照不同加工企業要求為農戶推薦優質品種。目前,富錦市優良品種普及率達到100%。

(三)大力建設數智農業。富錦市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大力完善現代農業服務平臺數智網、點建設,實現對農業生產的精準控制,提高生產經營監測能力和質量溯源管理水平。建設農業大數據服務平臺,全市已建成70個農情測報點、100個病蟲害監測點、8個互聯網+農業示范基地和田間物聯網系統,歸集黑土地保護、高標準農田等數據,集成農田設備物聯、全市病蟲害預警監測等服務,前端研發并推廣“富農通”手機APP,把生產農時、關鍵技術、農事標準精準傳送到千家萬戶。建設土地遙感監測平臺,進行作物分布監測、災害監測、核心區的長勢監測和估產監測等,實現數字化手段精準管理、指導全市農業生產,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建設黑土耕地質量監測平臺,全市已布設10個國家級、97個市級耕地質量監測點,動態分析土壤有機質、容重等耕地土壤屬性、養分指標變化,對有效土層厚度、耕層質地、有機質、PH值等16項指標進行監測,切實提高全市精準農業發展水平。加強智慧農機建設,全市已建立大型農機合作社45家,擁有各類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12.44萬臺,農機總動力達166.78萬千瓦,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99.39%,開展社會化服務近100萬畝,在土壤條件適宜的前提下實現了7天完成大田播種,12天完成大田收獲。全市推廣標準化種養殖技術34項,專項技術標準化到位率超過90%。

四、實施“優品”工程,持續優化糧食品質,為糧食產業創造更高效能

(一)做大做強綠色農業。富錦市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堅定不移走“綠而美、綠變金”的發展道路,持續壯大綠色特色優勢產業,提高優質農產品質量。以國家綠色農業示范區萬畝水田建設為驅動力,全市耕地全面積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建成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400萬畝,占市屬耕地面積的70%以上。持續加強源頭施綠,深入落實農業“三減”,大力開展“綠色生資”行動,2023年富錦市入選全國供銷合作社“綠色農資”升級行動試點縣,是黑龍江省唯一入選縣。持續開展農業污染面防治,建立覆蓋全市的回收網絡,成立市、鎮、村三級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338個,累計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近850噸。建設村級糞污集中收集點14處,規范散養戶散亂堆放行為,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7.68%,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大力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堅決打擊品種假冒侵權、制售假劣種子、經銷高毒高殘留農藥等違法行為,凈化農資市場經營秩序,提高農資質量安全,有力保證了農產品質量。

(二)提升名優品牌價值。富錦市立足農業生態與質量安全優勢,大力推進地理標識產品、名優農產品品牌創建,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創建優質農產品品牌,突出富錦非轉基因優質綠色農產品主產區優勢,以“富錦大米“富錦大豆”兩個地理標識產品商標為統領,全面帶動“裕錦山”“東北小碗米”等地方名優品牌創建,目前全市已認證綠色食品標志51個、有機食品17個。大力宣推優質農產品,開展“糧都優品、飄香中國”系列展會,推動名優產品走進京津冀、江浙滬、大灣區,持續發揮“綠谷糧都”大型電商平臺現代營銷優勢,全面叫響富錦農產品品牌,富錦“糧都優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引導優質農產品提升價值,大力扶持象嶼生化、諾譜制藥、綠谷酒業等企業,實施“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融合共營模式,統籌開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促進了優質農產品生產,調動了企業品牌經營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了富錦農產品附加值。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化落實“兩個責任”“四個最嚴”,加速推進“中國糧都”向“綠色食都”轉變,為富錦名優農產品品牌鋪就了更加靚麗堅實的底色。

(三)聚力農業產業建設。富錦市積極構建農業產業化發展大格局,健全流通體系,補強產業鏈條,全面提高糧食產能和效能。大力提升糧食收儲能力,積極引進中糧、象嶼金谷、萬里利達等糧食倉儲龍頭企業,2022年中儲糧直屬庫又落地富錦,建設倉容24.15萬噸,目前富錦市糧食有效倉容達到2406萬噸,是全國糧食倉儲能力第一縣,糧食收儲收購半徑可達150公里,解決了富錦市及周邊8個縣(市)區農民“賣糧難”問題。大力推進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富錦市已經建設成為三江平原最大的糧食物流交易中心,象嶼金谷農產年發運農產品超500萬噸,萬里利達年發運農產品140萬噸,富錦宏源物流基地年發運農產品125萬噸,富錦國際物流園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將成為面向東北亞的物流新樞紐。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深入落實佳木斯市“千百十”產業量級提升工程,富錦市經濟開發區躋身全省兩個省級綠色食品產業園之一,成功晉升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依托經開區優越的承載能力,先后引進象嶼生化85萬噸玉米淀粉加工、香港海資6000噸植酸鈣、大連醫諾生物轉化NPA等項目,農產品產業鏈不斷延長補強,價值鏈不斷提升,全面激活了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動能。筆者認為:富錦市在推進“四優”工程現代化農業發展中,雖然取得了一定卓有成效的科技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短板:

二、存在問題:

1.農業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完善。

2.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小農戶生產模式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要求

3.品種雜多。尤其是水稻品種較雜,有關部門應統一監督管理,統一種植高產優質品種,提升糧食產能,打出富錦綠色品牌。

4.糧食產量穩定增長,但仍需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農業生產結構有待優化,部分糧食作物種植比例仍需調整。

5.農業科技創新不足,制約了糧食產能的進一步提升。

三、幾點建議:

1.加大農業設施投入,降低生產本錢,大力增加農田水利、道路等設施和糧食生產基地的建設 管護,改善生產條件、不斷提升抗御自然風險水平,提升綜合生產能力。

2、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生產效率,要將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技術指導與示范推廣有機結合起 來,加大科研成果的轉化力度,堅持高產、優質、高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升土地單位面積產出能力,實現糧食產能、水平和效益的有機統一。

3、完善土地制度,促進土地流轉。小農戶守著幾畝田的經營模式已無力支撐農村經濟的發展,只有實行適度規模經營, 才能更好地承接現代科技和資本的投入,進一步提升糧食產能。

4、加強耕地保護,提高土地質量。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土地整治和改良,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提升糧食產能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社會、農民共同努力。通過加強耕地保護、優化水資源配置、增加農業投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糧食產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同時,還需要加強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為糧食產能的持續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系富錦市老科協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