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陽光灑落在田間,波光粼粼的稻田地里,一株株嫩綠的水稻苗迎風飄揚,被插上標簽號的水稻品種筆直地“站立”著。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關系到糧食安全、關乎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如何讓一粒粒種子釋放“新”能量?黑龍江省普田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田種業)以科技、創新、實踐作答。
種子破土而出,綻放綠色的希望。普田種業也像一粒粒充滿力量的種子一樣,不斷向下扎根、向上生長。今年1月,省農業農村廳授予普田種業為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企業。
普育S2029、普育2121、沃豆系列……普田種業不斷拓展發展思路,開辟農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新產品、新專利不斷問世。
農業與新質生產力的結合,讓普田種業董事長呂守義充滿力量。
呂守義對記者說:“普田種業在踐行新質生產力方面,做到了通過三個‘新’、提高育種質量。我們做到‘育有新平臺、繁有新機制、推有新方法’。通過與產學研對接,提升普田現有的種子資源的數量,通過搜集、再鑒定、分組、再挖掘,再分配時,資源有了新的提升,通過誘變育種等手段,基因測序的方法運用,使得種子資源有序分類。在育種技術提升上,熟練掌握了新的提升方案和方法,年度課題設置上,也有很多新方法的應用。”
在推廣上,普田種業也有新方法。從育苗、插秧密度、施肥、灌溉到植保,能夠做到綜合運用于水稻一生苗期。在大田生產中,品質、抗性、產量上也有了重大突破和提高,使得農民每畝增加收入達200元以上。
東風區建國鎮建設村農民楊云成今年仍然選中了濃香型長粒水稻——普育S2029。楊云成對記者說:“去年畝產超過了1200斤,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種這么多年地,沒想到長粒水稻能打出這么多斤,今年還選咱普田的優質種子,秋收咱信心十足!”
種子培育從“開盲盒”到育種更加精準,普田不斷交出科研創新的精彩答卷。
如今,育種科技創新正成為普田種業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企業不斷強化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加強農業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探索,在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發展戰略指導下,普田種業不斷推動產品和服務的升級。
普田農科院科研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通過遺傳智能化育種技術培育,這些年,先后培育出水稻、大豆、玉米品種共計數百個。這些品種由聚合抗病、抗蟲、抗倒伏、香味等優良性狀組配而來。經過多年多點試驗篩選與測試,涵蓋了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等特點。使得育種效率比傳統育種技術提高近數倍。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種業人才的培養與成長。普田種業注重人才培養和知識更新,不斷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的人才戰略。一方面與高等學府和研發機構合作建立研發中心和科企聯盟,另一方面通過實訓基地及跟崗培訓等方式,培養和吸引優秀人才,加速造就一支既懂科研又具備實用技能的人才隊伍。
普田農科院首席育種專家總農藝師、國家二級研究院李建華是墾稻12、空育131、普育S2029、普育2121等品種育成人,品種累計推廣面積2億畝。每到春耕時,想要找到李老師,就只有到實驗田才能夠找到他。品種育成人的鉆研、刻苦、嚴謹,讓更多優質品種得到繁育與推廣。
好種出好糧,未來普田種業會不斷致力于培育更多“高產、優質、抗逆、廣適性”的品種,持續點燃農業與新質生產力的火花,讓育種更智慧、更綠色、更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