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農業農村部大豆專家指導組
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
一、技術概述
為充分適應東北地區土壤和氣候條件,挖掘大豆品種產量潛力,實現大豆高產、穩產,優化并集成以土壤深松、分層深施肥、精量播種為主的單項技術而形成的技術模式。該技術協調大豆高產需求與環境供給之間的關系,通過土壤深松技術打破犁底層,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地溫和抗旱防澇能力;通過化肥分層深施減少施肥量,延長供肥時間,提高肥料利用率;通過精量播種技術構建合理群體結構,提高群體光能利用率。和常規技術相比,大豆增產幅度達 1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 10%~15%,每畝增效 30 元以上。該技術自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大面積示范推廣以來,逐漸成為北方春大豆種植區主要栽培技術。應用范圍涵蓋黑龍江、內蒙古和遼寧各大豆主產區,屢創小面積實收畝產 300千克以上、大面積實收畝產 200 千克以上的高產典型,增產和穩產效果顯著。
二、技術要點
(一)秋整地。上茬作物收獲后,在土壤宜耕期翻耙整地、壟底深松、起壟夾施底肥(壟距 65 厘米),達待播種狀態,翌年春季播種。
(二)壟底、壟溝分期間隔深松。秋整地時進行壟底深松,深度為耕層下 8-12 厘米;壟溝深松與 3 次中耕結合,分別在大豆出苗顯行時、3-4 片復葉期、封壟前進行,第 1、2 次深松深度達到 25 厘米以上,第 3 次深松結合苗情進行深松培土。
(三)壟體內分層深施肥。施肥量以測土施肥為依據,秋季起壟夾施底肥,施肥量占總施肥量的 2/3,施肥深度10-16 厘米,施肥位置位于壟中央;翌年春季播種時施用種肥,施肥量占總施肥量的 1/3,施肥位置位于雙條種子之間、種下 4-7 厘米。東北北部無霜期短的區域,底肥和種肥施用量各占總施肥量的 1/2。
(四)壟上雙條精密點播。選用高產、耐肥、抗倒伏、抗病蟲害、適合機械化作業的中早熟品種;精選種子,種衣劑包衣,保證種子出苗率;壟上雙條點播,間距 10-12 厘米,播種深度 3-5 厘米,覆土嚴密;中早熟品種播種密度為2.5-3.0 萬株/畝,中晚熟品種為 1.9-2.2 萬株/畝。
(五)病蟲草害綜合防治。胞囊線蟲和根腐病發生較重的地區,可結合輪作和種衣劑拌種進行防治;食心蟲結合測報,采用 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進行防治;播后苗前封閉除草,雜草 2-4 葉葉面噴霧除草。
(六)收獲。人工收獲,落葉達 90%時進行;機械聯合收割,葉片全部落凈、豆粒歸圓時進行。
三、適宜區域
東北春大豆種植區。
四、注意事項
秋季未進行起壟深松,可在翌年春季一次完成壟三栽培所有措施,但應注意保墑;春季深松應注意氣候條件,春旱不宜進行深松作業,深松深度應比秋季淺。
(同江市老科協劉東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