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由南至北大豆陸續進入苗期,南部播種較早的大豆第二片復葉已展開,中部大豆一片復葉,北部大豆處于出苗期。為進一步做好大豆田間管理,提高大豆單產和品質,特提出以下技術意見。
一、查田補種
因芽干和粉種等多種原因導致缺苗嚴重,五成苗以下的地塊應立即進行毀種中早熟品種;五成至七成苗的地塊,及時進行補種;七成以上苗情的地塊可以不補種,及時加強田間管理和施肥等措施促進大豆生長。毀種或補種地塊,在土壤墑情達不到出苗標準時,都要濾水或坐水種,以保證出苗;原則上補種或毀種的品種生育期要縮短7天以上。
二、深松培土
北部大豆產區由于地溫回升慢,在出齊苗后及時壟溝深松、放寒增溫促進生長;中南部大豆產區可在2~3片復葉期進行壟溝深松,土壤墑情好的地塊可提早兩三天進行,墑情差的地塊可適當推后,深松深度25~30cm;深松后間隔7~10天進行中耕培土1~2次。
三、雜草防控
在大豆幼苗1~2片復葉、雜草2~3葉時為最佳施藥期,選擇無風或微風天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14時后進行莖葉除草劑的噴施,防止藥液漂移影響防治效果或對相鄰地塊敏感作物造成藥害。對于禾本科、莎草科及闊葉雜草混合發生的地塊可選用烯草酮乳油+苯達松水劑、烯草酮乳油+氟磺胺草醚水劑、精奎禾靈乳油+三氟羧草醚水劑、精奎禾靈乳油+氯酯磺草胺水分散粒劑等除草劑組合中的一種進行莖葉噴霧。對于抗藥雜草大面積發生的地塊,如反枝莧、苣荬菜、鴨跖草等較多的大豆田,可在藥劑箱混過程中加入甲酯化植物油或有機硅助劑提高雜草防除效果。
四、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大豆根腐病發生較重地區,應加強栽培管理,低洼地塊及時挖溝排水、中耕散墑,可明顯減輕病害發生。對于重茬種植、種子未包衣處理(白籽下地)的低洼地塊,可在大豆生長2片復葉期,使用多菌靈+生根粉+蕓苔素內脂噴施1次;在4片復葉期,再用甲基托布津+生根粉+蕓苔素內脂噴施1次,促進大豆生根壯苗抗病。大豆菌核病發生嚴重的地區,應及時發現中心病株并拔除,帶出田外深埋處理,可使用腐霉利、菌核凈、咪鮮胺等防治。大豆灰斑病、霜霉病等后期葉部病害,可使用嘧菌酯、咪鮮胺等廣譜性藥劑,做到“一噴多防”。
2.蟲害防治。做好監測,對田間蟲害達到防治指標的田塊,選用綠色農藥、及時實施高效綠色防治措施。苗期重點防治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以及二條葉甲、跳甲、象甲、黑絨金龜子等苗期害蟲;大豆蚜蟲、紅蜘蛛、苜蓿夜蛾等根據田間發生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大豆后期蟲害主要以防治食心蟲為主。可使用無人機航化作業,將殺蟲劑與葉面肥混合施用,實現“一噴多用防、一噴多效”。
五、促生長與防倒伏
大豆苗期長勢弱或密度不足的地塊,在苗期和初花期進行葉面追肥促進生長。苗期每畝400~500克尿素+葉面肥,初花期每畝150~200克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噴施。種植密度大、田間長勢過于繁茂的地塊,預計中后期降雨充足時,可采取化控措施防止倒伏。在大豆初花期開始噴施1~2次控制節間伸長的化學調控劑,達到促下控上、降低株高、增強抗倒伏性,提高保花保莢率。
六、抗旱與防漬澇
1.加強監測預報。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與氣象、水利部門會商,及時監測預報旱災、澇災發生的時間、范圍和程度,對發生和可能發生干旱、漬澇災害的地塊提前做出抗旱和防漬排澇預案。
2.抗旱措施。及時準備和修繕田間水源工程及抗旱灌溉設備,對發生干旱的地塊采取濾水或坐水種、噴灌、滴灌等節水抗旱措施;發生旱災的地區及田塊一般蟲害偏重,實時做好蟲害防控,降低旱災危害程度,抗旱奪豐收。
3. 防漬澇措施。對于低洼易澇地塊,做好開溝、清淤、疏通溝渠河道等排水措施,減輕濕漬對根系的傷害,預防大豆倒伏。受澇地塊排水后,造成土壤養分流失,易出現脫肥現象,要及時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延緩葉片功能期,促進產量形成。
(同江市老科協劉東林、同江市老科協農業分會王興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