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
依據《2023年黑龍江省農作物主要病蟲草鼠害發生趨勢分析》,針對防控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我省農作物主要病蟲草鼠害防控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三農”工作決策部署,錨定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戰略定位,聚焦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戰略要求,緊緊圍繞農業強省發展需求,牢固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強化監測預警、聯防聯控、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治,持續推進基層病蟲疫情監測與防控體系建設,大力實施綠色防控,科學開展農藥減量增效,全面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減輕生物災害損失,夯實糧食單產提升基礎保障,筑牢農業生產安全防線。
二、主要目標
2023年,全省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總體為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62%,統防統治率達到61%,農藥利用率達到48%;在病蟲草鼠害同等發生程度情況下,全省化學農藥用量較2022年減少1%;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90%。
三、重點任務及措施
1.采取綜合措施保障作物穩產減損。從促進農作物整體健康生長角度出發,培育和增強農作物自身抗害及農田生態綜合控害能力。積極采取種植抗病品種、合理輪作、松翻耙結合培肥地力、適期播種、合理密植、科學中耕和水肥管理等健身栽培措施,配合農作物根際微生物菌劑、植物免疫誘抗劑、植物營養劑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合理使用,全面改善農作物根際土壤環境,營造良好田間生態,增強作物自身抗病、抗蟲、抗逆能力,有效抵御和減輕病蟲草鼠害發生為害。
2.依托監測防控服務體系科學指導防控。充分發揮鄉村監測網點及村級植保員作用,準確掌握田間病蟲草鼠害發生信息及動態,及時發布預報預警和防治建議。針對農作物生產的不同效益目標,因時、因地、因作物,制定科學、動態的防治指標,并在準確掌握田間發生信息和發展動態基礎上,依照防治指標,指導生產者科學確定應防對象和地塊,適期防治,切實減少因田間病蟲情況不清而盲目打“太平藥”等過度防治,以及因防治不及時、不科學而造成的用藥次數增多、用藥量增加等現象。
3.積極推動非化學防控技術措施應用。在滿足有效控制病蟲害,保證農作物生產目標效益的基礎上,應優先采取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免疫誘抗、物理機械及農藝耕作等非化學防控措施,逐步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助力有機、綠色生產。推行生物防治替代化學防治,大力推廣使用植物源農藥、微生物源農藥、天敵昆蟲及食誘劑、性誘劑、昆蟲生長調節劑、植物誘抗劑等生物農藥和生物化學農藥。
4.科學推動化學農藥減量增效落實。嚴格執行國家禁用和限用農藥規定,減少易殘留超標及長殘效除草劑的使用,遵守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的相關規定。針對不同病蟲害種類和田間草相、草齡,選擇適合藥劑和合理用量,并在最佳施藥時期采用合理的施藥方法用藥,以有效提高防控效果。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原則上每種除草劑每個生長季使用不超過一次,殺蟲、殺菌劑不超過兩次,有效延緩抗藥性產生。科學合理搭配使用多種藥劑,避免隨意增加用藥量,提倡“一噴多防”“一噴多效”,有效減少防治次數和農藥用量,降低防控成本。提倡種子處理、秧苗帶藥下田、毒餌盒投藥等低污染、輕簡化和隱蔽用藥技術。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境友好型農藥和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水乳劑、水劑等環保劑型農藥,及納米農藥、噴霧助劑、風幕打藥機等有效減藥的技術和機械。聚焦生產環節,指導科學防治“三棵菜”等蔬菜及馬鈴薯等主要經濟作物病蟲害,實現減藥控殘。
5.加力提升安全規范施藥作業水平。一是精準配制農藥。采取二次稀釋法配制農藥,推廣配備藥瓶清洗器對農藥瓶(袋)進行三次以上清洗,減少農藥浪費及環境污染。二是使用標準藥械。針對不同防控對象及施藥要求,合理選擇藥械種類、噴頭類型及型號。非標準藥械應配備壓力表,安裝流量閥,更換節藥噴頭及噴頭體等關鍵部件。作業前應做好藥械檢修,加固補漏,更換陳舊、破損噴頭,并避免新舊噴頭同車使用。三是精準規范施藥。作業前應準確掌握地塊面積,合理確定作業參數,嚴格按照作業規范施藥。要大力推廣地面及航空智能精準施藥,提高防控效果。四是安全作業。配藥和施藥作業時,要按照農藥安全使用規范,做好各方面安全防護,杜絕發生農藥安全事故。
6.加強重大植物疫情監管和阻截防控。聚焦馬鈴薯甲蟲、稻水象甲、大豆疫霉根腐病等重大植物疫情,努力實現“兩個確保”:確保新發疫情不大面積蔓延危害,確保老疫情不大面積暴發成災。加強全面監測調查,精準掌握疫情發生分布及趨勢動態,不斷提升植物疫情監測發現和主動預防能力。抓好重大疫情阻截防控,重點落實種子藥劑包衣和消毒處理、水稻苗床帶藥下田等預防控制措施。加強檢疫監管,嚴把種子產地檢疫、國外引種檢疫、南繁檢疫及調運檢疫關,確保種源安全,嚴防疫情隨種苗擴散蔓延。
7.全面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治理。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環保理念的宣傳與貫徹落實,提升農藥生產、經銷企業及使用者的環保和守法意識。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政府公益性回收、社會化有償回收、農藥生產和經銷企業義務回收等多種模式的回收。積極宣傳和示范推動藥瓶清洗,推廣使用大包裝農藥,從源頭上減少包裝廢棄物數量和殘留農藥污染。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能源化、原料化、循環化”利用和處置,有效減少農藥面源污染。
四、保障措施
1.強化政府工作職責。落實重大病蟲防控“行政主導,屬地責任,聯防聯控”的工作要求,明確各級政府的行政職責,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加大資金投入,形成工作合力,將病蟲疫情防控工作作為建設農業強省的要事來抓。加強基層植保體系建設,推廣智能高效植保機械裝備,提升重大病蟲疫情監測預警和防控處置能力;落實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科學防控措施,加強農藥面源污染防治,持續推進科學合理用藥,減少生物災害損失,穩步提升糧食單產水平。。
2.完善監測防控體系。進一步增加病蟲疫情監測點數量,遴選和培養優秀村級植保員,按監測任務實施分層級監測及管理,增配自動化、智能化監測設備,完善在線監測預警平臺,不斷提升病蟲害監測信息獲取和預報預警時效性和覆蓋面。強化病蟲草鼠害監測技術和防治指標的推廣應用,加強技術培訓,提升縣鄉級植保專業人員和村級植保員整體素質,全面推廣應用“掌上植保”APP和微信小程序,不斷提升病蟲害發生預報信息和科學防治技術分類服務指導到地塊、到農戶的能力和水平。
3.推進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導跨區作業等多種措施,扶持發展一批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加強病蟲田間調查和預報預警信息服務及施藥作業機手培訓,提升植保專業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動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治。宣傳指導優先采用生物農藥等非化學防控措施,科學使用化學農藥,鼓勵使用大包裝農藥,逐步降低單位面積化學農藥使用量。
4.加強試驗示范和技術集成。聯合科研、教學單位及大型農藥、藥械企業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開展綠色防控技術的引進、配套、組裝和示范,因地制宜集成和示范推廣一批以非化學防控技術為核心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制定出臺規程規范,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強化服務指導,切實擴大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覆蓋面。
5.加強宣傳指導和技術服務。廣泛利用多種媒體和手段,特別是充分利用植保技術網絡大講堂、“掌上植保”APP及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廣泛宣傳培訓,普及病蟲害識別調查知識和科學防治技術,幫助農民算好經濟賬、生態賬、持續發展賬。及時通過培訓班教、宣傳車播、典型戶帶、網絡平臺講和朋友圈轉發、致農民一封信以及入戶講解、典型經驗交流、田間學校等方式和途徑,大力宣傳指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提升防控水平,及時科學有效控制病蟲草鼠害。
6.加大普法和監管力度。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植物檢疫條例》《農藥管理條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培訓,強化植物檢疫和農藥市場監管,打擊制售假劣農藥行為,禁止銷售禁用農藥,加強限用農藥管理,嚴格執行限制使用農藥定點銷售等規定,建立農藥銷售和包裝廢棄物回收臺賬,實現流向可追溯。
(同江市老科協劉東林、同江市老科協農業分會王興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