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種,七分管,田間管理是大豆全苗、壯苗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及時開展查田補種補栽
出齊苗后及早查田,詳細查看有無缺苗現象。對于出苗率在70-80%的地塊,可選用就近借苗帶土坐水移栽,移栽時要多帶土,多坐水。達到種滿、種嚴。對于出苗率在90%以上的地塊不需補種補栽。
二、加強鏟趟,放寒增溫
一是壟溝深松。大豆出苗后,要立即進行深度為20-25厘米的壟溝深松,放寒增溫、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墑和抗旱能力。二是加強中耕培土。大豆全生育期要堅持早鏟、早趟,力爭做到三鏟三趟,提溫保墑或增溫散墑,搶奪積溫,消滅雜草,促進幼苗快速生長發育。第一遍在大豆出苗后到第一片復葉展開前進行,鏟后深趟不培土,趟深10—12厘米;第二遍在距第一次中耕10天左右,大豆苗高10-12厘米左右時進行,趟深8—10厘米;將苗眼蓋上,消滅苗眼草,第三遍在距第二次中耕10—15天,要在大豆封壟前趟完,趟深7—8厘米,培土要達到第一復葉節。鏟趟傷苗率小于3%。
三、做好安全除草工作
對于前期由于干旱沒有進行封閉除草的地塊,后期溫度升高,將會出現草苗齊長的情況,為避免草欺苗,提倡以鏟趟等農藝措施為主、苗后藥劑除草為輔控制雜草。苗后除草要選用安全性好的除草劑,同時使用時嚴格控制用量,最好配合有機硅助劑一起使用,提升除草效果、減少藥害。可在大豆出苗后真葉—1片復葉期,雜草2片—4葉期,防除禾本科雜草宜選精喹禾靈、精穩殺得、高效蓋草能、烯禾啶等藥劑,防除闊葉雜草宜選用氟磺胺草醚、異噁草松、滅草松等進行苗后葉面噴霧處理。
四、看苗分類施肥
為補充營養,促進大豆生長發育,提高抗逆性要及時追肥。大豆要根據苗情長勢酌情使用葉面肥,一般在始花期葉面噴施0.16-0.2公斤/畝磷酸二氫鉀加0.16公斤/畝米醋,對于長勢弱或晚出苗的地塊,可以用0.5-0.6公斤尿素加0.16-0.2公斤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或噴施氨基酸、黃腐酸及高效生長調節劑等葉面肥,有條件的地塊也可增施硼、鉬等微量元素。對于個別由于調茬出現除草劑藥害的地塊,可因地制宜噴施一些緩解藥害的高效植物生長調節劑加葉面肥。
五、做好病蟲害防治
要密切監測田間蟲情、病情,做好預測預報,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并做到對癥適時適量用藥和科學輪換用藥,提高農藥利用率。大豆根絨粉蚧可在大豆子葉出土前和子葉展開后兩次施藥,每次間隔5-7天,每畝用75%吡蟲啉水分散粒劑3克加48%毒死蜱乳油60毫升;蠐螬。金針蟲、螻蛄,應使用辛硫磷、毒死蜱等顆粒劑隨口肥施入田間進行預防,也可用40%的辛硫磷乳油或90%的敵百蟲灌根;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二條葉甲危害田間嚴重時,采用3%啶蟲咪乳油每畝50毫升對水噴霧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上旬,防治地老虎可在苗期采用青草、野草或小百菜,拌上糠麩、豆餅,誘殺,方法為割青草間隔5米堆成堆,在堆底噴灑3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也可實施人工捕殺;薊馬可在大豆2-3片復葉期,每株有20頭薊馬或頂葉皺縮時,每公頃用25%的阿克泰水分散粒劑150-240克或吡蟲啉防治;大豆蚜蟲可用吡蟲啉、啶蟲咪類藥劑對水噴霧;草地螟可用菊酯類或辛·氰乳油常規劑量噴霧;對于大豆灰斑病、霜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在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膠懸劑5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