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出好的秧苗在于管理,秧苗的好壞與作物產量有著直接的關系。但是,在具體的操作管理中,有的稻農不知道什么時候澆水,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防病、什么時候通風煉苗,到最后秧苗不是徒長就是盤根不好,有的因為管理不當還引發了許多病害,嚴重的秧苗根本就用不了,還要花大價錢買苗,著急上火。所以,要加強苗期各個環節的管理,才能進一步培育出壯苗。
一、"七項"具體技術
1、揭膜。當出苗80%時,用滾子壓掉頂蓋土,在早晨8時前或晚上5時后揭去地膜,嚴防中午高溫時段揭膜陽光灼傷秧苗,大棚兩側可以根據秧苗長勢判斷揭膜的時間。
2、調溫。播種期至出苗期溫度不得高于32℃,出苗期至新葉展開溫度控制在22-25℃,二葉露尖期至三葉展開20-22℃,三葉一心后如無10℃以下低溫晝夜通風煉苗。
3、控水。秧苗盤根的好壞與澆水的多少是成正比的,澆水多則不利于秧苗根系下扎盤根,“旱長根、濕長葉”就是這個原理。種子根發育期(撤地膜前)不澆水,第一葉伸長期到離乳期一般不澆水或少澆水,2.5葉期到3.1葉前,嚴格按照"三看澆水"管理,澆水時間最好在8點前一次性澆足。(早晚葉片不吐水或吐水少要澆水、午間高溫發現葉片卷曲要澆水、苗床土表面發白時澆水)。
4、防病。秧苗是喜酸作物,在苗1.5葉期和2.5葉期健身防病兩次,分別澆PH4.5酸水一次,或者選用30%惡霉靈·甲霜靈水劑1~1.5ml/㎡兌水15升,莖葉噴霧,也可以選用30%瑞苗清,噴后及時用清水沖洗葉面,防止燒苗。
當晝夜溫差變化較大,夜間棚溫在8℃以下時,要采取增溫措施。防止晝夜溫差大,導致秧苗失水,要在第二天早上8點后及時通風放寒煉苗,避免青枯病的發生。
5、滅草。莖葉處理,在秧苗1.5葉至2.5葉期,稗草2-3葉期,用10%千金10ml/100㎡,闊葉雜草用48%排草丹25ml/100㎡,兌水15升莖葉噴霧。
6、追肥。為保證秧苗健壯生長,在秧苗1.5葉期和2.5葉期追肥二次,每7-10天追肥一次,每百平方米可用硫酸銨1.5公斤,稀釋100倍液葉面噴肥,或用腐殖酸葉面肥葉面噴施,噴后即時用清水沖洗葉面,防止燒苗,追肥一定均勻一致。
7、排水。若苗床周圍積水較多,苗床有寒氣,秧苗容易發生綿腐病現象,應該及時排出大棚周圍積水,確保旱育狀態。
二、秧苗"四個"關鍵時期
1、種子根發育期。播種后到不完全葉抽出,約需7-9天時間,管理重點是控溫,要求棚內溫度不超過32℃,這個時候一般不澆水,如溫度過大或局部過濕時要撒膜散墑,晚上再蓋上地膜。
2、第一葉伸長期。第1完全葉露尖到葉片完全展開,約需5-7天時間,棚溫控制在22-25℃,最高不要超過28℃,溫度過高及時通風煉苗,這個時期一般少澆水或不澆水,確保秧苗保持旱育狀態。
3、離乳期。從第2葉露尖到第3也展開,需要10-14天時間,這個期間溫度要控制在20-22℃,最高不要超過25℃,如果棚內溫度超過25℃時,水稻會出現早穗的現象,這也是預防早熟品種發生早穗現象的主要措施。
4、移栽前準備期。這個階段管理重點就是控水蹲苗壯根,此期如無大風或10℃以下低溫天氣可晝夜大通風,以利于插秧后發根好、返青快。溫度過高、通風量小,后期秧苗底部的鞘葉和不完全葉會發生爛秧、出現白毛的現象。
三、準備工作
1、溫度計擺放。一定要在大棚內懸掛溫度計,以便更好的掌握棚內溫度的變化,溫度計的位置要距離大棚頭1/3處,離床面20cm高。溫度計的使用有很大的作用,溫度的控制是秧苗管理當中最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
2、移栽前準備“三帶”。為保證秧苗移栽后,秧苗快速發根、返青,在插秧前1天在苗床上撒施磷肥125-150g/㎡,撒后要少量澆水,以免肥料對秧苗灼傷。
為有效預防潛葉蠅,在插秧前2=3天在苗床噴內吸性強、持效劑長、范圍廣、毒性低的藥劑,如70%艾美樂或阿克泰等,同時為提高秧苗素質,插秧前可噴施0.01%天然蕓苔素,或增產菌。
以上就是苗期管理的一些技術要點,苗期正常管理階段除去正常的調溫、控水、調酸、施肥、防病等技術措施,不再需要其它藥劑,尤其是生根粉等含有激素類的肥料。
(同江市老科協劉東林、同江市老科協農業分會王興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