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林 王興強
同江市被列入“十四五”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示范縣,按照上級要求,我們于2022年1月對同江市大豆生產現狀和“十四五”期間的技術需求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1、本次調研的基本情況
1.1調研人員結構特征
調研選擇街津口鄉、三村鎮、向陽鎮、金川鄉等4個鄉鎮9個村的15個農戶、2個合作社。文化程度大專9人、中專1人、初中5人,年齡平均45歲。從事農業工作的年限平均24年,每位農戶及合作社人口數量平均3.5人,沒有家庭人員外出務工。基層農技人員16人,職稱均為高級農藝師,從事專業領域均為農技推廣。
調查農戶及合作社的耕地面積38300畝,種植大豆的面積18450畝,大豆品種有黑河38、黑河43、登科4、北豆40、蒙豆4、東升7、興農3、合農69、合農95等,均為從市場購買,種植方式農戶均為壟三栽培、合作社有大壟密和壟三栽培,單產水平為平均畝產170公斤左右,施肥水平為平均每畝20公斤左右,除草劑應用有封閉除草和莖葉噴霧除草兩種方式,病蟲防治藥劑及方法主要采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防治地下病蟲害。
1.2 服務區內基本情況
2021年,同江市農作物種植以大豆、玉米、水稻等三大作物為主,總播種面積223.3萬畝,其中大豆83.39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37.34%,玉米93.84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42.02%,水稻45.27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20.27%。主要輪作方式為米豆輪作。
土壤類型為全市有7個土類、17個亞類、16個土屬、25個土種,土壤主要有草甸土、黑土、暗棕壤土、白漿土等,其中草甸土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61.2%、黑土面積占21.1%,白漿土占5.3%,土地平坦,土質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種植。2021年土樣測試,土壤PH值平均5.7,有機質含量平均43.4g/kg,水解性氮含量平均179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48.3mg/kg,速效鉀含量平均170mg/kg。
同江市位于黑龍江省三江平原東北部,黑龍江、松花江下游。地處北緯47°23′30″~ 48°17′20″,東經132°18′22″~ 134°07′15″,東與撫遠縣接壤,南與富錦市、饒河縣為鄰,西隔松花江與綏濱縣相望,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區相對。區域內氣候特點為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短暫,冬夏分明。春風較大雨雪少,夏季短暫雨集中,秋季涼爽初霜早,冬季漫長冷干燥。平均氣溫2.5℃,全年≥10℃的有效積溫為2500℃左右,生育期116-125天,無霜期平均為149天,初霜期在九月中下旬至十月初,終霜期在四月末至五月上中旬。穩定通過0℃時間的初日4月3日、終日10月23日,≥0℃積溫2905.4℃;穩定通過5℃時間的初日4月21日、終日10月10日,≥5℃積溫2798.9℃;穩定通過10℃時間的初日5月15日、終日9月25日,≥10℃積溫2448.6℃;穩定通過15℃時間的初日6月3日、終日9月8日,≥15℃積溫1924.0℃。全年結凍期在250d左右,凍土深度1.5-2m,結凍期始于10月初,終于6月中旬。5cm耕層穩定通過7℃初日4月30日。日照屬于北方長日照地區,日照總時數2300-2770h,年平均日照時數2585h,平均每天7h左右,全年日照率58%。年平均降水量543.2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1%。年平均蒸發量1120.8毫米,4-9月份蒸發量最高,達922.8毫米。全年平均風速3.5m/s,最大風速4.1m/s。每年大風次數37d左右,最多61d,最少15d。夏季多偏南風及東南風,冬季多西風和西北風,秋季多偏西風,春季多偏西風,西北風。春風較大,風力7~8級左右,平均大風日19d。平均相對濕度68.7%,最高月份85%,最低月份43%。自然災害主要自然災害有低溫、早霜、洪澇、干旱、冰雹、龍卷風等。
2、服務區內大豆生產現狀調查
2.1 2019-2021年全縣市大豆種植面積,應用大豆品種數量, 單產水平。前5個品種名稱及種植面積,平均單產水平。大豆播種期和收獲期及生育期。
2019年大豆播種面積92萬畝,大豆品種數量市場上約有數百個品種,生產上應用的品種多、亂、雜,應用面積較大的有17個,平均單產128.05公斤,前5個品種名稱分別是黑河38、黑河43、綏農38、北豆40、東生7,其中黑河38號25萬畝、平均單產130公斤左右,黑河43號20萬畝、平均單產130公斤左右,綏農38號12萬畝、平均單產120公斤左右,北豆40號8萬畝、平均單產125公斤左右,東生7號5萬畝、平均單產120公斤左右。
大豆播種期為5月中下旬,收獲期為9月末10月初。播種后降下第一場透雨,緊接著連續低溫、多雨、寡照,前期大豆生長發育進程普遍較往年拖后7-10天。但是,進入7月下旬以來,出現了持續高溫天氣,光照、降水、溫度匹配,使大豆生長發育自我調節,快速生長,將前期因災害延緩的生育期追了回來,大豆長勢繁茂,生長發育良好。受臺風“利奇馬”、“羅莎”、“玲玲”的影響,多次出現強降雨。據統計,同江市從5月初開始,截止9月底,總降水量達926.2毫米。由于受8-9月份長時間的洪澇災害影響,沿江沿河的壩外地大豆及其他農作物被洪水淹沒,全部絕產。同時,各種作物也不同程度發生內澇。
2020年大豆播種面積97萬畝,大豆品種數量市場上約有數百個品種,生產上應用的品種多、亂、雜,應用面積較大的有16個,平均單產138公斤,前5個品種名稱分別是黑河38、黑河43、北豆40、合農69、東生7,其中黑河38號25萬畝、平均單產135公斤左右,黑河43號20萬畝、平均單產140公斤左右,北豆40號15萬畝、平均單產130公斤左右,合農69號10萬畝、平均單產140公斤左右,東生7號5萬畝、平均單產130公斤左右。
大豆播種期為5月中下旬,收獲期為10月上旬。播種后,土壤墑情好,溫度適宜,苗齊苗全;5月下旬和6月上旬低溫多雨,雖然對秧苗生長有一定影響,但進入6月下旬和7月份以來,氣溫高、光照足,降雨少,大豆生長速度加快;進入8月份,生育進程比往年早5天左右。大豆長勢繁茂,生長發育良好。截止10月16日,活動積溫2863.0℃,比上年同期高90.1℃;降雨701.8mm,比上年同期低239.8mm。受臺風“巴威”、“美莎克”、“海神”的影響,沿江沿河地帶種植的大豆絕產或嚴重減產,低洼地塊不同程度發生內澇,一直到收獲存在明水。
2021年大豆播種面積83.39萬畝,大豆品種數量市場上約有數百個品種,生產上應用的品種多、亂、雜,應用面積較大的有15個,平均單產112.4公斤,前5個品種名稱分別是合農69、合農95、黑河43、合農77、金源55,其中合農69號15萬畝、平均單產110公斤左右,合農95號15萬畝、平均單產115公斤左右,黑河43號15萬畝、平均單產115公斤左右,合農77號10萬畝、平均單產110公斤左右,金源55號5萬畝、平均單產115公斤左右。
大豆播種期為5月中下旬,收獲期為9月末10月初。播種后,土壤墑情好,溫度適宜,苗齊苗全,長勢良好,但進入7月份以來,夏伏旱情嚴重,持續時間較長,一直到8月底無有效降雨,連續高溫,大豆生長發育受到影響,部分地塊受干旱影響落花落莢嚴重,導致減產或絕產。截止9月30日,活動積溫3007.2℃,比上年同期高204.6℃;降雨296.6mm,比上年同期低380.2mm。此外,受黑龍江洪水的影響,6月末7月初和8月份兩次大范圍漲水,導致沿江地帶種植的大豆全部絕產。
2.2農戶和合作社對當前正在使用大豆品種優點、缺點和未來需求
通過對農戶和合作社的調查,認為當前正在使用的大豆品種具有適應性廣、比較穩產等優點,缺點是沒有優勢特別明顯的主栽品種、優質品種少等。未來需求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優勢主栽品種,比如育成推廣綜合性狀能夠超過合豐25、綏農11、黑河38的品種。
2.3區域內大豆的主要種植方式和耕作方式比例
調查本區域內種植方式農戶以壟三栽培為主,合作社為壟三栽培和大壟密栽培。耕作方式主要是米豆輪作,所占比例達90%以上。
2.4區域內大豆應用的主要農用機械
調查本區域內在大豆生產的播種、整地、施肥、化學除草、收獲等各個環節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作業,開始通過衛星定位系統來確定播種、施肥、噴灑除草劑量的大小,整地的地塊和深度以及收獲的時間等。過去以小四輪拖拉機及配套小型農機具為主的機械已經全部淘汰,大馬力膠輪拖拉機及配套大型農機具目前普遍推廣應用。在化學除草、防治病蟲害和噴施葉面肥等方面還實現了無人機應用作業。
2.5區域內大豆施肥情況
調查本區域內在大豆施肥方面,除了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外,還因地制宜的積極推廣國家和省每年發布的《春季主要農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提倡秸稈還田,多施農家肥、增施鉀肥、適當補充微肥。精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適當降低化肥用量。化肥做種肥時,深施于種下5厘米。根據不同產量目標,合理確定施肥量。產量目標250公斤的田塊,畝施純氮2.7—4公斤、五氧化二磷2.3—5公斤、氧化鉀2.3—5公斤;產量目標200公斤的田塊,畝施純氮2.3—3.7公斤、五氧化二磷1.5—4.3公斤、氧化鉀1.5—4公斤;產量目標150公斤的田塊,畝施純氮3公斤、五氧化二磷3.7公斤、氧化鉀3.3公斤。
2.6區域內豆田雜草種類及使用的防治藥劑及配方
調查本區域內豆田雜草有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兩大類,禾本科雜草主要有:旱稗、狗尾草、蘆葦等。闊葉雜草主要有莧、藜、蒼耳、蓼、鴨跖草、苣荬菜、狼巴草、苘麻、問荊等。防治雜草主要是采取土壤封閉和莖葉噴霧,土壤封閉的藥劑及配方主要為每畝用90%乙草胺100-150毫升+72%2.4D丁酯65-100毫升(或75噻吩磺隆2-3克),莖葉噴霧的藥劑及配方主要為每畝用35%松?喹?氟磺胺乳油167毫升。
2.7區域內豆田主要蟲害及防治措施
調查本區域內豆田主要蟲害有地下害蟲(地老虎、螻蛄、金針蟲、蠐螬等),地上害蟲(紅蜘蛛、蚜蟲、食心蟲、豆莢螟、斜紋夜蛾、造橋蟲、雙斑熒葉甲等)。在防治措施上,除了應用種衣劑拌種防治地下病蟲害外,根據當地蟲害發生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安全、高效、環境友好型的低毒農藥或生物農藥進行防治。
2.8區域內豆田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調查本區域內豆田主要病害有地下部病害(根腐病、胞囊線蟲病等),地上部病害(立枯病、菌核病、霜霉病、灰斑病、花葉病、細菌性斑點病、灰霉病、疫病等)。在防治措施上,事前預防,選無病優良品種,輪作調茬,加強中耕管理等,在發病前和病害發生期按植保要求噴施針對性藥劑,可有效預防或防治病害發生。
3、技術需求
3.1大豆生產措施重要性分析
在大豆生產過程中,掌握好水肥管理和田間病蟲害防治等相關生產措施,大豆的豐產就指日可待,說明大豆生產措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從大豆生產的現狀來看,大豆生產的發展,往往會受到技術等方面的限制,從而導致其本身的產量和質量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大豆在種植過程中,必須要推廣應用合理的栽培技術,將更好的技術手段應用到實際的種植之中,這樣才能夠促進其發展,可見大豆生產措施的重要性。
3.2 新技術引進途徑
新技術引進是一項技術性強、科技含量高的的工作,其引進途徑要立足于國內外相關行業和市場需求,充分利用一切信息資源和渠道,及時了解、掌握和密切跟蹤國內外農業科技的最新動態,一是加強與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二是加強與大專院校的交流合作,三是加強與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交流合作。通過以上三個方面,廣泛收集新技術的信息,拓寬新技術引進渠道,根據市場需求確定新技術引進的目標。
4、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4.1當前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及途徑
(1)科學選種,是促進大豆增產的有效手段,科學用種是發揮品種增產潛力的保證,品種是大豆增產的內因,要通過外因方能充分發揮品種的增產作用。應根據當地的種植條件,如光照、雨水、溫度及土壤等來引進適合的高產高品質品種,盡可能避免同一地區種植的大豆品種多、亂、雜,避免種子之間相互影響,增強病蟲害風險。另外,一定要了解所選品種的主要缺陷是什么。因為每一個品種都不是完美的,自身都會存在一定的缺陷,一定要了解清楚,如果缺陷不嚴重或通過采取措施可以避免就可以選擇。
(2)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也是實現大豆增產的有效手段,由于很多農民對當地的種植條件不是很了解,缺乏種植經驗,往往盲目選擇大豆品種,導致大豆產量低,病蟲害肆虐。因此,必須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把良種和良法的推廣有機結合起來,指導農民如何科學選種、合理灌溉施肥、防治病蟲害等,從而保障大豆品質和產量。
4.2 五年內需要解決的問題及途徑
(1)科學防治病蟲害,目前很多農民在大豆種植過程中,依賴長效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導致田間農藥殘留超標,病蟲害抗藥性不斷增強,不利于大豆植株健康生長,進而影響大豆產量和品質。因此,大豆病蟲害防治問題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做到提前預測、綠色防控、群防群治,加強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的綜合作用。
(2)降低對長殘留農藥的依賴,在大豆病蟲害發生之前采取預防措施,遏制病蟲害的發生,降低對化學藥劑的依賴,嚴格控制化學農藥的施用量,避免使用長殘留農藥,以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保護生態平衡。
4.3 十年內需要解決的問題及途徑
改變大豆生產模式,由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與禾本科作物進行三年以上輪作,以恢復土壤肥力,精細整地,增加施肥,摒棄粗放的生產模式,堅持深松,實行秋整地,推廣增施農家肥,提供大豆生產所需的多種元素和營養物質,改善土壤肥力缺失給大豆生產帶來的影響,提高大豆產量。
4.4 長期需要解決的問題及途徑
(1)解決品種多、亂、雜,優質品種少的問題,需要大豆科研育種部門育成并推廣具有優勢特別明顯的主栽品種或超級品種。農民在大豆品種選擇上,要求以當地主栽品種熟期為主,參照有效積溫或無霜期選擇品種熟期,根據土壤肥力和地勢情況選用品種,根據種植方式選用品種,根據播種期選用相應熟期的品種,根據市場和用戶需求選用品種,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情況選用品種等等。
(2)解決大豆產量低、品質差的問題,針對農戶投入低,種植不規范,管理粗放不科學,廣種薄收,靠天吃飯,重種輕管的現象,需要長期進行技術培訓、示范和指導。
(作者系同江市老科協副會長、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