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4-18 22:06:04
原標題:天文學家新發現1300余個銀道面背景類星體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天文學家新發現1300余個銀道面背景類星體
來源:新華社
圖為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記者魏夢佳)類星體是發光巨大的活動星系核,由于其距離極其遙遠且明亮,被天文學家稱為“類星體”。長期以來,天文學家一直致力于發現更多類星體,用于研究宇宙大尺度結構、超大質量黑洞、宇宙再電離過程以及星系的形成與演化等宇宙熱點問題。
來自國家天文臺、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及荷蘭萊頓大學等單位的學者,在利用中國天文大科學裝置郭守敬望遠鏡(LAMOST)進行光譜巡天觀測中,證認出1982個銀道面背景類星體,其中1338個為新發現。該成果日前在國際權威天文學期刊《天體物理學雜志增刊》發表。
銀道面是銀河系內恒星、氣體、塵埃高度聚集的區域,形成一個“巨盤”橫亙在夜空。過去數十年來,盡管類星體巡天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在天區覆蓋范圍上仍存不足。據天文學家介紹,大型類星體巡天主要關注北天、南天的高銀緯天區,通常不覆蓋銀道面天區,再加上銀道面方向上嚴重的塵埃消光、紅化以及密集的星場,使搜尋銀道面背景類星體十分困難,進而難以對銀道面天體測量系統誤差進行準確估計。
“目前通過光譜證認發現的類星體已有近100萬個,但基本分布在南北銀冠區域。銀道面區域的背景類星體由于前景的高塵埃消光和高恒星密度,一直是類星體搜尋的‘無人區’?!北本┐髮W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吳學兵說。
“銀道面背景類星體有著極為特殊的研究價值,是研究其視線方向上的銀河系星際介質的化學和運動學性質的絕佳探針。”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霍志英表示,此外,低銀緯的類星體還彌補了已知類星體樣本在銀道面區域空間分布上的稀缺,有助于補充和完善天體測量參考架。
吳學兵表示,此次發現讓研究者們看到了基于光譜巡天在銀道面區域搜尋背景類星體的潛在空間,為將來更好地研究、應用這些類星體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項研究是吳學兵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重點項目?!拔覀兤诖涍^新一輪巡天后,能發現更多銀道面背景類星體,并應用于相關的前沿科學研究?!彼f。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